中国重汽“造假”悬疑(3)
耿慧丽
09:07
2010-05-22
订阅
 1  |  2  |  3 

发动机领域专家、清华大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建昕认为,没有现场实地考察,以及用户投诉的车辆数不多,很难就此判定EGR技术缺陷导致的问题。“国外也有采用EGR技术路线,但公认的是这种技术路线有很明显的局限性,只是一种过渡,向更高排放标准升级这种技术就不适用。”

中国重汽刻意回避

按照这些投诉用户的说法,中国重汽的经销商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国Ⅱ车冒充国Ⅲ车卖给了他们,导致他们在上牌、运营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说法有些不太符合常理。“买重卡的用户都是用来赚钱的,而且车也不便宜,用户多多少少还是会打听了解后再作决定。”一位北京的解放重卡经销商表示。

据这位经销商介绍,由于国Ⅲ车贵至少1-2万元,2008年排放标准升级前后不少用户不愿意买国Ⅲ车。一些经销商也投其所好,提供出具新合格证、更改大梁号、托关系上牌等一条龙服务。“这种做法各品牌经销商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厂家为了市场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目前闹事的用户要么坚称不知道国Ⅲ,要么称本来要买的就是国Ⅲ车,没有投机钻空子的意思。

对于外界质疑这些用户钻空子不成反赖厂商的说法,杨雯凯、李剑等人根本不认同。“大家买车都是想尽快上路挣钱的,谁想买一个上牌难上、总挨罚的车,再说,因为车的问题闹得几乎倾家荡产,不是很严重的问题我也不会一直坚持找他们理论,我四处借钱买的车,时间和钱都耽误不起。”杨雯凯表示。

接到用户投诉后曾到内蒙古基地走访用户的贾宁也认为这些用户并不像外界揣测那样复杂。“这些用户有些只有小学文化,写投诉材料都是找人代写。有些地方信息很闭塞,不知道国Ⅲ与国Ⅱ的区别很正常。”

据悉,最初中国重汽的区域经理、市场部人士都承认,当初是经销商承诺不会有任何问题后,厂家才发放新合格证,默许经销商拿着新合格证更改用户的大梁号从而上牌的。

被问到此次造假门的调查进展与应对措施,中国重汽宣传部负责人并没有正面回应,只是说“只是极个别用户出了问题。我们每年卖十几万辆车,出点个别问题也很正常。我们正在与用户协商,会好好处理。希望大家不要再关注了,越关注事情影响越大。”

但从近期事态发展看,中国重汽越是回避遮掩,外界的好奇心越高,猜测越多。这次事件不管是中国重汽经销商投机做法把重汽拖下水,还是竞争对手背后操纵捣鬼,中国重汽都需要给消费者、外界一个清晰的解释,并拿出诚意解决用户的问题。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