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许可祝(3)
访谈
经济观察报:近几年你所接触到的污染事件多是什么情况?
许可祝:情况更深层更复杂了。反映问题的人往往被认为是刁民,是无事生非,是专业上访户,这使得受害者以法律手段维权很难。污染问题往往演变为群体纠纷,而地方政府的态度和解决方式往往是处理人,处理几个领头者,但没有针对问题来解决,问题只是被压制下去了。然后积攒变成更大的纠纷。
经济观察报:现在一些官员还认为,经济要发展必须要经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许可祝:这个观念太低级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在英国、日本等国家的环境公害事件,是因为当时的环保技术达不到。现在环保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污染是可以控制和治理的,我们现在的工业水平比当时的英、日要高得多,完全不必重复他们的老路。
有的官员会说,现在这种环境问题的出现,是因为经济发展了,经济越发展,工厂越来越多,所以工厂会离居民区越来越近。国外也很近,但你看他们的垃圾填埋场没有味道,因为它的环保设施做好了,技术设施到位了。
经济观察报:但有人会说,企业要是花太多经费在环保上的话,会增加成本,失去国际竞争力。
许可祝:我们现在的企业不是利润太少,而是利润太多。国外朋友很吃惊,中国企业的利润太高了。我经常对企业说,你能不能少挣点儿,拿出一部分做环保,环境一旦被破坏是很难再恢复的,你会成为社会的罪人。企业就说他是政府引进来给当地创造利润的,是政府让他先建厂后环评的。
有人说我们到处树敌,得罪了很多企业,我们调查的企业很多倒闭关门了。也得罪了很多官员。实际上不是我们树敌,是他们自己树敌,把我们当成了敌人。
经济观察报:地方环保部门是什么状况?
许可祝:有了环评法后,环境法规算是比较健全了,关键问题在于环评制度的实施。环保部门的监督不到位,出现污染问题后也往往不能正视问题。
我去过杭州萧山区调查,萧山区环保局长是女的,新上任,很精干。她说,“如果所有企业真的按环评制度来,都不能上马”。几乎所有地方环保部门都会辩解说,我们没什么权力,政府要上这项目,我们只能通过。可实际上,环保部门有相当多的权力,只要环保部门下功夫,问题就能解决。
- 奥运后北京连遭污染天 | 2008-10-03
- 呼吸地球 | 2008-09-25
- 毒奶事件 | 2008-09-17
- 毒奶事件 | 2008-09-17
- 奥运蓝天的经济代价 | 200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