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贸谈判:多哈干涸
多哈谈判
网络版专稿 记者 焦建 九天之后,拉米先生的努力失败了。7月29日,周二,多哈全球贸易谈判在日内瓦城结束,没有任何收获。这些部长们聚在一起谈判了那么久,最终却依旧无法解决一些小小的细节问题。虽然拉米先生说,整个世贸组织的153个会员仍需等待,等到“尘埃落定”的那一天,才能够知道究竟下一步如何去做。又虽然在周三仍有一次正式会议。但今年想要达成拉米先生早先期待的情况是不可能的了。
当拉米先生邀请各国部长们来到日内瓦的湖畔想要达成一项协议的时候。前景就已经并不乐观了。尽管已经经过了一年的努力,但是成员国之间的主要分歧——粮食关税及补贴等,依然没法就此弥补。现在正值美国大选的关键时刻,正是一个时机十分敏感的时候,除非新总统能够有大刀阔斧的新政策出台并实际的推动这一谈判的进程的话,事情可能依然没法有一个简单的解决。而对于目前的美国个国会来讲,它可能并没有太多的更开放的贸易的兴趣。
会谈刚开始的时候,看起来最大的绊脚石正是美国拒绝削减自身的农业补贴。在结尾的时候,最大的争执时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政策。就一项被称为特殊保障机制(special safeguard mechanism)的提议而产生的争端,已经令WTO召开的旨在拯救有关新的全球贸易协定的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该机制可以使发展中国家保护自家农业免遭进口大潮的凶猛冲击。美国希望这一机制的启动底线设的越高越好,而印度则相反。僵局因此产生。
一眼看上去,谈判失败对全球经济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直接损失,有研究说是700亿美元。所谓的好处其实并没有获得更多的关注,虽然拉米先生列举了好多:从削减的农业补贴,到减少的关税——那些针对贸易制成品收取的高昂关税,将使发展中国家从产业链下游向上游移动的步伐减缓。
但会谈失败给全球经济造成的间接伤害是很难有数量的衡量出来的。这些年来全球贸易总的趋势是朝着一个更加开放的贸易市场前进的。即使是没有多哈回合的谈判,那些正在发展中的大国,比如中国、巴西和印度们也已经削减了自身的关税水平,而且变得更加欢迎外国投资者的投资了。
日内瓦谈判的失败并不会直接使这一趋势直接逆转。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减缓,谈成了总比谈不成要好一些。现在最为恰当的对会谈崩溃的说法也许是:虽然在过去的七年时间里,多哈会谈中充斥着无数的困难和口水仗,以至于基本上没有人对这抱有太大的希望了。但坏消息,即使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坏消息,依然是个坏消息。
穷国与富国

- · 双龙劳资谈判达成妥协结束罢工 | 2009-08-07
- · 中印第13轮边界谈判今日举行 | 2009-08-07
- · 劳资谈判破裂 双龙破产将近 | 2009-08-04
- · 双龙汽车宣布劳资谈判破裂 | 2009-08-03
- · 42天艰苦谈判继续 双龙劳资仍未达成协议 | 200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