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2-20
焦建
订阅

希拉里访华:从“指责”到“倾听”的新开始(1)

 1  |  2  |  3  |  4 

记者 焦建 “本届政府决心在美中关系方面开个好头,”看起来,奥巴马团队的确正在努力尝试避免过去三届政府的教训:开始时主张与中国对峙,后来却努力改善关系。  

而20日开始来访中国的希拉里,身份已历经三变:1995年,团长;1998年,第一夫人;2009年,国务卿。这位“铁娘子”以国务卿身份“压轴”访问中国意味着什么?这是双方都在考虑的问题。

在访问亚洲之前,希拉里用“同舟共济”来形容她对中美之间的态度。而针对她所说的,“我们与中国有一系列的问题要处理,”一些中国专家认为,要进行一系列更广泛范围的对话,时机依然尚未成熟。

“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将是本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这是希拉里2年前在《外交》杂志上表达的观点。看起来,今天她的态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我们相信,中美之间能够彼此通过对方的成功,得到好处。”

“倾听之旅” 

“我们准备好了倾听。”

2月13日,在展开亚洲之行前夕,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在亚洲协会发表演讲,她以此作为同布什政府的最大区别,“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我们的政府在不考虑可获得的事实,或听取他人意见前,就自顾自地行动,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和我决意要实行的外交政策,既不冲动,也不会涵盖意识形态,而是要充分尊重他者的意见。”

截止到本周之前,只有一位美国国务卿把上任出访的第一站放在亚洲:1961年的鲁斯克。所以希拉里做出的这样一个决定,即便是从她的支持者那里来看,也令人惊讶。

而在她的第一次以国务卿身份的出访之中,希拉里就表现出了这样一种姿态尝试着去修复美国的全球形象。

希拉里亚洲首站散发出来的信息,按照《经济学人》的说法就是——虽然其他地方的战争依然在继续,而经济灾难又是目前的当务之急,但是美国的未来环境,将由亚洲来决定。

奥巴马政府已经成功的让人相信,在面临环保、人权等待这些问题的时候,它的基调肯定会有改变。而希拉里也已经早就强调过了她正在寻求合作——或者说得更加准确一点——在这些问题上的一种“更为全面的合作伙伴关系”。

一些全球性的问题——诸如经济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极端主义分子——它们是以一种如此规模巨大的势头冲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解决它们。

“这不再是1997年亚洲遭遇金融危机,而美国经济一支独秀的时候了。那时,华盛顿向亚洲宣扬其成功的经济模式,批评亚洲的经济道路。现在,危机起源于美国市场,是时候让美国官员承认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希拉里这次访问会表现得比较谦卑。”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负责亚洲事务的前高级主管迈克尔·格林分析说。

“我今天来到这里,为的就是倾听你们的观点,因为我十分相信,通过彼此倾听,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东西。”在向东京大学的学生们演讲时,希拉里的确如此表示。“而这,也就是我作为一个国务卿的首次国外之旅所要做的事情。”

 “奥巴马是如此集中于解决国内的问题,”希拉里说,“他不可能做过多的国外履行。”所以,她说到,“我必须做尽可能多的国外之旅,并且发散出奥巴马希望世界听到的信号。”换句话说,希拉里将倾听四处的声音。

“中国古代有一个故事说,一次,两个相互交恶的封建国家的士兵恰好在暴风雨中同船共渡大河。他们没有打起来,而是携手渡过了难关。由此产生了一句中国谚语:同舟共济。”也是在上述的那次演讲中,希拉里说。

“同舟共济”,这是希拉里倾听中国声音的前提。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