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创业板,我们看重的是资本和市场。电动汽车上创业板,名声就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播。据我了解,中国现在还没有一家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业的公司登陆创业板。
创业板的确是个好融资平台,但关键还是杨彬总经理说的“要在产业上继续深入,做大做强,提高效益”,把这些东西都做好,上市是自然而然的的结果。
上创业板,我们更看重资本、名气。有资本可以把业务发展得更快,上市公司的代码本来就是公司信誉的代表,有很强广告效果。接受最后一轮投资是明年的计划。
从蒙牛创业那会儿,我就开始关注创业板。不过我们不想为上市而上市。上市只是一个融资平台,纳斯达克也好,创业板也好,都应在正常发展途中做。
创业板的门槛本来比较低,但由于优质企业太多,把整个门槛抬高了。比较重要的条件包括:一是历史沿革。包括企业发展、纳税等方面。二是成长性。三是公司治理。
创业板没有通过审核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规范性运作的问题,成长性的问题,业务发展前景和消费群体是不是足够广阔。这些是判断企业通过IPO审核的原因。
我们发现,创业板的企业有时不像纳斯达克的企业,在中国排名第一、第二、第三才有机会上市,现在有一些企业排到第六也上市,使我们感到有点儿迷茫。
证监会、审核部门和发审委的审核理念是变化的。有些行业不适合在创业板上市;对创新性、成长性的认定也有变化;企业规模不能参考创业板IPO规定上的数字。
首页
上页
1
下页
末页
GO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