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汽:共和国的车轮(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洁 “我们也要有像斯大林汽车厂这样的大工厂。”毛泽东在1949年首次出访苏联时对随行人员说。当时,新中国成立的礼炮才刚刚鸣响,整个中国大地百废待兴。
不过这句话没过多久就成为了现实。1953年7月,一汽的建设者们在长春西南郊侵华日军留下的细菌工厂废墟上扎下了第一根基桩,当时,毛泽东还亲笔题写了 “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几个大字。
3年后,中国第一辆国产卡车顺利驶下了装配线,毛泽东将其命名为“解放”牌,而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也从此宣告终结。在一汽的鼎盛时期,中国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每两辆就有一辆是“解放”牌。
时隔53年,几乎每个早已头发斑白的老一汽人,至今仍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个令人振奋的时刻。已是耄耋之年的陈祖涛也不例外。他自1951年从苏联鲍曼工学院毕业后,就加入了一汽的筹建工作,是一汽的第一名职工。
不过当时的他并没有料到,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中国会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2009年全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几无悬念,而孟家屯那片曾经荒芜的土地,如今也已是长春的“城中城”,光是一汽厂区内的住宅楼就有近千栋。
根据陈祖涛的回忆,在一汽建厂初期,苏联曾给予了无私的援助,“整个设计都是苏联最精英的技术骨干做的,带头的总工艺师叫赤维特可夫,当时我就是以他助手的身份参加了整个设计工作,后来的生产设备也基本都是由苏联供应的,技术也完全来自苏联。”
这不仅是共和国的第一个汽车厂,也是国家“一五”期间规划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如今,在历经半个世纪的风雨后,一汽已经拥有了2个中重型卡车生产基地、3个轿车生产基地和6个轻微型车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达180万辆,资产总额1052.8亿元。
从2004年至2008年,一汽连续五年跻身世界500强,其中2008年,一汽在世界500强中的位置上升到了第303位,同时还是世界机械500强第49位、亚洲500强第53位和中国机械500强第1位。
解放的首次换型
在第一辆国产“解放”卡车下线两年后,一汽又研制出了第一辆国产解放军用越野车,并于1964年投入批量生产。1971年解放卡车产量达到了6万辆。
不过到第六任厂长耿昭杰接任时,一汽身为“中国汽车工业摇篮”的荣耀和光环已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顶“三十年一贯制”的帽子,解放卡车的技术30年来没有任何更新。

- · 承销商变更 一汽整体上市“最后一公里” | 2009-08-14
- · 承销商变更 一汽整体上市“最后一公里” | 2009-08-14
- · 一汽大众成都CNS项目零部件园区启动 | 2009-07-29
- · 日本大发撤离中国 森雅将改挂一汽车标 | 2009-07-24
- · 日本大发撤离中国 森雅将改挂一汽车标 | 200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