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汽:共和国的车轮(2)
这是1985年,改革浪潮正猛烈地冲击着旧的经济体制,也狠狠地拍打着包括一汽在内的所有国企。
事实上,一汽并非从未做过产品换型的努力。在解放卡车投产不久后,一汽就开始着手产品换型的研发,从1957年起,他们先后共研制了70余种车型和30余种机型的12套换型方案,但当时的一汽并没有自主权,企业的利润要全部上缴国家,所需的资金也要由国家统一分配,因此最终没有一款产品进入生产准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这家因缺乏技术改造资金而导致产品落后、生产线老化的企业重新带来了新生机。1980年5月,当时一汽的领导班子做出了一个改变命运的决定:增产增收,自筹资金,换型改造。这个换型方案于1981年12月15日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
耿昭杰上任时,也接过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很多老一汽人至今都忘不了那一幕。那是1986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的早晨,耿昭杰和所有厂领导站在刻着毛泽东亲笔题写的 “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白玉基石前,带领所有的职工庄严宣誓:“愚公移山,背水一战,万无一失,务求必胜!”
一汽从此投入到了产品换型和工厂改造的新战役中,为申请换型资金,耿昭杰不知疲倦地多方奔走。有一次,耿昭杰右腿受撞骨折了,住进医院的他索性把病房当作临时会场。不久之后,一个谐音耿昭杰名字的绰号“更着急”就在一汽传开了。
1986年7月15日,解放的换型产品CA141开始批量试生产,耿昭杰在1986年9月29日第1281502辆老解放驶下装配线后宣布:CA15停止生产。
1987年1月1日,在80年代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二代解放牌卡车CA141正式投入生产。一汽用自己的实践摸索出了一条“自主开发,自筹资金,自主建设,不停产改造”的新路子,使产品的技术水平一步跨越30年,产量由6万辆提高到8.5万辆。
红旗兴衰
1958年,在成功造出了“解放”卡车后,一汽开始试制小轿车。由于当时的政治口号是“东风压倒西风”,所以第一款试制出来的小轿车就叫 “东风”,定牌为CA71。
随后,上级又向一汽下达了制造国产高级轿车的任务,并要求在1959年9月之前就试制出一批来向国庆10周年献礼。
当时,离新中国成立10周年大庆只有10个多月的时间了,但中国那时候根本没有生产轿车的经验和手段。一汽的工人们立刻从吉林工业大学借来一辆1955型的克莱斯勒高级轿车,并以此为蓝本进行改进,手工制成了一辆高级轿车。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吴德正式给轿车命名为“红旗”。
随后,一汽的设计师们又认真地对红旗轿车进行了5次系统试验,最终定型样车被正式编号为CA72。这是我国第一辆有编号的红旗牌高级轿车。
1959年9月29日,第一批崭新的10辆CA72“红旗”轿车摆放在刚建成的人民大会堂前。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庆典当天,两辆“红旗”轿车参加了检阅,6辆红旗轿车参加了群众大游行,引起全国轰动。
1965年9月12日,新的“红旗”三排座高级豪华型轿车问世,并从此成为中央领导的座驾。当时,朱德、邓小平、陈毅、贺龙、李先念等领导都很高兴,认为坐上自己生产的轿车和外国领导人在一起,特别长志气。
1972年,一汽又专门为毛主席和几位中央领导特殊研制了12辆CA772三排座特种保险车,这种车采用特种防弹钢板制造车身,安装了防弹玻璃,其轮胎还可以自动补漏,是“红旗”轿车中最辉煌的一个产品。
那个时候,“红旗”已经被赋予了超出它本身的含义,事实上,当时绝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这样的红旗是怎么造出来的,更不知道制造轿车究竟有多难。

- · 承销商变更 一汽整体上市“最后一公里” | 2009-08-14
- · 承销商变更 一汽整体上市“最后一公里” | 2009-08-14
- · 一汽大众成都CNS项目零部件园区启动 | 2009-07-29
- · 日本大发撤离中国 森雅将改挂一汽车标 | 2009-07-24
- · 日本大发撤离中国 森雅将改挂一汽车标 | 2009-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