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汇丰中国脚印(1)
刘兆琼 程志云/文 林洵负责汇丰中国的分支机构发展及与战略伙伴的合作。
这位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分支机构管理及战略伙伴总监的事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
就在上周,满天飞的传闻是:汇丰控股有意明年在A股上市,筹资额在30亿-50亿美元。
对于林洵而言,当务之急是在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再铺设11个汇丰的分支机构,从而使汇丰在大陆的网点达到100个。
对于一个在汇丰工作了23年的中年人而言,林洵偶尔会有一点怀旧。
“刚进入汇丰的时候你根本无法想象汇丰有一天在中国会有100个网点,但现在这是个事实。”他说。
1986年,林洵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在香港加入汇丰,从事内地的项目贷款业务。
彼时,汇丰在北京只有一个代表处,在大陆也只有十几个同事,主要做项目贷款。
“1986年,汇丰在香港的新大楼刚盖好,花费60亿港币,当时60亿港币相当于汇丰全年的利润。而2008年,整个集团的利润是199亿美元。”他说。
“其实当时我面临到什么地方发展的抉择。香港、加拿大还是上海?如果是在加拿大的话,基本薪水是2000加元,扣完税差不多是1500加元左右,比不上香港的工资。而当时对内地有初步的展望,中国大陆一定会发展起来,所以我在86、87、88年陆续考察大陆。”他说。
1987年,林洵第一次来到上海,看到南京路展览馆到外滩仅4公里的地方全部都是商铺,全部都是30年代的建筑。没人能想到这里会是未来中国的金融中心,世界的大都会。
“记得80年代只有汇丰、渣打、东亚、华侨商业银行。那时候,这些外资银行都是找香港人驻上海。那时候汇丰在上海友谊商店5、6楼有100多人的规模,是所有外资行里最大的。工作环境非常简陋,还记得那时候只有一个女服务员专门负责电梯开关,她如果哪天不上班,就没法用电梯,必须走楼梯。”他说。
1990年9月,上海浦东开发开放,国务院批准上海成为中国除经济特区以外率先获准引进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的城市,《上海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管理办法》实施后,自1865年以来一直从未停止营业的汇丰上海分行于1991年获准重新登记,并扩大了营业范围。
1991年,林洵调任汇丰上海分行行长的时候是一段动荡的时期。
有不少外资企业撤出中国,不少外资银行随之陆续退出大陆。但汇丰对大陆很有信心,林洵也是。
从1992年、1993年,淮海路开始修地铁,整个淮海路都翻起来,而且地铁很快就修好了。整条延安路的房子也都拆掉,动迁工作很快就完成了,这些在当时的国外都是不可思议的。
1990年、1991年南浦、杨浦大桥还有深圳到广州的公路都有汇丰的贷款,汇丰当时作为牵头行,提供了香港的美元和日元贷款。
“当时我记得签约还是在人民大会堂。”林洵说。
从199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大陆对于外资银行业的政策是缓慢地放开。
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大连、天津、青岛、南京、宁波、福州和广州等7个沿海地市设立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1994年4月1日 《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一年以后,国务院又新增了11个中心城市设立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
汇丰陆续在包括青岛、天津等在内的多个城市开设分支机构,拓展网络。
1996年底,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上海浦东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试点暂行管理办法》,首次批准9家外资银行在上海浦东试点经营人民币业务,汇丰上海分行就是其中之一。
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汇丰上海分行与日本兴业银行上海分行举行了首笔人民币贷款签字仪式,揭开了中国本外币业务全面对外开放的序幕。
2000年5月,就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夕,汇丰决定将其“中国业务总部”从香港迁至上海浦东,统筹内地业务,以便更好地配合中国经济的发展。

- · 汇丰、巴克莱半年盈利超预期 | 2009-08-05
- · 汇丰村镇银行首设支行 | 2009-07-30
- · 汇丰中国率先启动为中小企业定制的金融在线课堂 | 2009-07-27
- · 传汇丰选定保荐人 明年挂牌A股有望 | 2009-07-21
- · 汇丰调查:中小企业的信心指数明显回升 | 2009-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