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服装业:品牌的困惑(1)
经济观察报 曾雪梅/文 提起世界顶级的服装品牌,可以让人有许多联想。在世纪初的今天,还能同时得到一家三代:祖母、母亲、孙女同时钟爱的,那么来自法国浪漫之都的GabrielleChanel(夏奈尔)当之无愧的会荣获这个称号; 带有浓烈英伦色彩的Burberry除了蕴含的古典传统之美,更能散发出现代的摩登炙热;而清新渊长的东方之风Kenzo则带来了日本岛国的气息。
然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世界上每三个人所穿的衣服,就有一件来自于她,却面临着世界级品牌缺失的尴尬。大多数的服装企业,都把“打造国际一流品牌”作为标语,然而很多年过去了,中国却依然没有诞生出“国际一线” 。
尴尬的现象,往往让人想去探个究竟。中国的品牌建设,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多年来许多服装界的人士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文化的积淀,销售的弊端以及渠道的不畅……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投放到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上,去追寻服装发展的历史时,也许会用一个更加冷静的态度去思考中国服装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2009:风尖浪头上的皮尔卡丹收购案
据法新社6月29号报道,法国皮尔-卡丹称将以2亿欧元的价格出售其成衣及饰品的中国生产许可证。报道一出,便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至今为止,尽管该事件的真实性依然扑朔迷离,但是社会上褒贬不一的评论与看法却耐人寻味:中国服装协会秘书长王茁在新浪尚品上发表言论表示此举是产业趋于成熟的标志;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吴海燕表示重金收购欠妥,同样的投入不如收购中国很多设计师的品牌;而著名服装设计师祁刚则表示中国版的皮尔卡丹和法国版的可能有落差。褒贬不一的言论恰恰体现出如今服装品牌建设的种种疑惑:无论收购也好,自主培育也好;成熟也好不成熟也好,我们究竟该以一个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我国服装业发展的现状呢?
实际上,近年来国外品牌被中国企业收购的不在少数。皮尔卡丹品牌收购案之所以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品牌创始人皮尔卡丹在1979年的那次中国之旅中在中国服装历史上引起的地震式的震动。历史有时是出人意料的相似,我们不妨通过一张老照片去追忆那次历史上中国服装界的震动。借此来沿线追寻中国服装品牌建设的答案。
一张老照片
时光倒退到1979年,在一张黑白照片中,一个穿着风衣围着围巾的外国男子在街上迎面走来,与周围人群样式一致而色彩单调的衣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方不远处,一个穿着暗色棉袄的老人好奇的回头一望——这一瞬间永远的被记录在中国服装的发展史上。照片里的这条街是北京的长安街,照片中的这个外国男子则是法国设计师皮尔卡丹。
1 | 2 |

- ·壳牌珠海20万吨工厂投产 双品牌策略发力中国 | 2009-11-27
- ·科尼赛克临阵退出萨博收购 北汽称将重新评估项目 | 2009-11-25
- ·商务部力推5城市打造“国际设计中心” | 2009-11-25
- ·政策双刃剑 中国汽车品牌整合岔路口 | 2009-11-22
- ·卫生部:南京儿童医院事件处置不力 | 20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