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评论 > 时评 >
吴英案更多的是权力寻租问题
导语:所以吴英案不仅是一个人的罪与罚,更多是深层次的反思。除了折射出金融制度的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以及监管制度厚此薄彼外,更多应该反思如何杜绝官员寻租。

评论员 陈勇 四年零九个月后,要“死”的吴英又看到了生的希望。浙江省高院将其民事部分案件发回重审。这对吴英来说,无疑是个利好。而对那些做梦都想其死的人,无疑是个噩梦。吴英的父亲吴永正说,不到最后是不会亮底牌的,吴英要死了,会有很多人陪葬。吴永正并非因为救女心切才说如此狠话,而是实话。

任何人的求生欲望都是很强烈,但是对于吴英来说,她曾经一度放弃了生存的念想。因为她面临的不是一般人,一般官司,在这个官司中,她死的概率远高于活的机率。

根据司法机关的材料显示,在给吴英的放贷的债权人当中,有诸多的官员身影浮现,而在得知她的案件有所变化时,还有十四个官员联名上书要她“死”。因为吴英不死,很多人就要“死”。为求自保,吴英曾咬出了几名了官员,其中就有行长、处长和局长。

吴英案给我们带来的的警示除了民间金融机构的混乱,更多的是官员寻租现象的泛滥。官商勾结,利用手中优质的市场资源,大行其权贵资本的路径。所以吴英案不仅是一个人的罪与罚,更多是深层次的反思。除了折射出金融制度的不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以及监管制度厚此薄彼外,更多应该反思如何杜绝官员寻租。

一个科级官员、处级官员,以他的收入何来的资金放贷?我国的处级以上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实行数年,但从未对外界公开过,官员的财产情况至今是个谜。而针对民间财产,却是十分严谨。如收入12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纳税人必须自行申报,否则就将处以经济处罚。权力是官员的标志,级别不同所掌握的权力大小也不一样。但无论大小与否,几百万的资金放贷都与其公务员身份格格不入。

“权力寻租”从经济学上是指利用权力寻求一定的经济利益。在现实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等。而随着官本位思想的本末倒置,权力寻租已成为中国官场公开的秘密。检索数年来的官员落马报道,腐败的根源就是权力寻租,而如何杜绝和遏制这一行为如今则是摆在执政者面前的首要任务。

完善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领域市场运行机制,把能够推向市场的全部推向市场,是减少和避免权力寻租现象、防止利益冲突的重要举措。只有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降低权力集中和垄断造成的制度风险。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