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观察家 > 书讯 >
陈子善劝学生:多到校外走走(3)
导语:外面的世界可能和你书本当中的世界形成很大的反差,很大的张力,这不是很好吗?所以我建议他们,是不是可以试着去做一下,周末上街,到城里去。你就在校园里有意思吗?你就是学数学,何必要到上海来呢?既然这样,你不如上街去。这样的话,你可能就会看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就比较有意思,倒过来,也可能无意当中印证了你书本当中的阅读

 

 

所以如果说你们的阅读如果可以和行走结合起来是很有意思的。刚刚唐诺先生是用非常哲理的语言表述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我是用大白话来描述。另外,阅读不仅仅是书本的阅读,你看画是阅读,你听世界名曲也是一种阅读。这就更需要行走。看画看画册和原作是完全不一样的,听音乐和你听CD,听MP3感受又完全不一样。这都需要行走。所以我们的阅读无论是狭义的阅读还是广义的阅读,都要和我们的行走结合起来,不一定要上街,但是行走。这样的话,就会比较好玩。因为我们人生就不断在行走。当然少数人确实不行走,前两天我们讨论周作人,周作人后期真的是一直呆在家里不行走。而他的行走实际上也只有那么几条线,去大学上课,和朋友应酬,除此之外就是呆在家里看书。这样的人很少,这样的境界我们达不到。但是不读书一天到晚在外面跑,好像也有问题,因为人生有限,总是要多读点书,多了解一点好。毕竟再丰富的经历,也不可能把书本当中反映的那么多样的世界,以前的世界,未来的世界全部经历过。因此阅读和行走结合起来比较好。我讲的更乱,这也是毫无疑问的。谢谢大家!

小宝:我觉得其实我们今天的人,同质性比较高,说的很多体会是一样的。唐诺先生刚刚说,他觉得读书可以为你限制非常多的个体生命创造各种各样的,非常大的可能性。止庵说我们可以多活一些。我也有这样的体会,我的读书和生活我是完全不分开的,至少我觉得是不分开的事情。我是非常热爱生活,也是非常热爱上街的。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交朋友,交比我年龄大的朋友,那个时候我真的是上街,就是你们台湾讲的太保,我那个时候交过一些年纪大的打架的人。而且交了各种各样,年龄比我大的朋友。但是过了多少年以后,再遇到这些人,我觉得这些人谈的东西我一点都不一要听了。我觉得他们没有什么进步,随着我的阅读越来越增加,我的读书和我原来一样,无非是我希望交一些更好的朋友。比如说我特别喜欢李渔,如果说他生活在当代的话,我是一定要和他交朋友的。李渔曾经写过一部书叫《肉蒲团》,这是中国非常好的讽刺小说。他生活在清初,他一辈子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他活的非常自在。他生活在一个集权制的时代,仍然可以做一个自由人,自由分子。李渔就做的非常好,他的生活是非常非常丰富的。这样的人,我在生活当中是交不到这样的朋友的,但是通过阅读我可以和他交朋友。

还有一些人,我想跟他见一面,但是又不想和他生活完全发生关系,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阅读跟他们交朋友。比如说张爱玲,我觉得她要是在生活中碰到的话,是非常难搞的,而且一旦她爱上我怎么办,因为她连胡兰成都可以爱上?但是她又是一个才女。那我就跟她保持一个阅读的距离跟他交朋友。我觉得不要把生活和阅读完全分开,生活和阅读分开,你可能两边都不舒服,如果说你读书和你生活没有关系的东西,就是那些考试的教材,我觉得那些完全没有意义。我觉得你喜欢什么样的人,读什么样的书,这样的话你的生活就会非常有意思,你的生活是协调的。而且我觉得,现在行万里路是非常容易的事情,有了飞机之后,行万里路是朝夕之间的事情,而且你的环境就是机舱而已,所有人也不会像陈丹青那么幸运,可以碰到范冰冰在你边上,碰到一个美女。我觉得还是不要分开,把生活和读书结合在一起。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