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民意调查是针对公众态度、意向,遵循了一套既定程序的调查,它能够提供整体或特定人群对于某事件或问题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态度背后的意义以及公众之所以支持这些态度的原因。民意调查不但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反映和度量舆论与民意的重要手段、渠道,也成为历届美国总统大选的热议主题之一
“盖洛普”民调美国总统选举风向标
by金童
盖洛普(Gallup)是美国一家全球知名的民意调查和咨询公司,自创办至今,有70多年的历史。1936年,盖洛普、E.罗帕尔、A.克罗斯利以类似的方法各自抽样调查,成功预言了罗斯福将在总统竞选中击败艾尔弗雷德·兰登。盖洛普获得了最初的声誉,同年创办盖洛普民意研究所。很快,它成为可信度很高的调查机构,尤其对于美国总统竞选的预测,误差率极低。
民意调查是针对公众态度、意向,遵循了一套既定程序的调查,它能够提供整体或特定人群对于某事件或问题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态度背后的意义以及公众之所以支持这些态度的原因。民意调查不但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反映和度量舆论与民意的重要手段、渠道,也成为历届美国总统大选的热议主题之一。
尽管民意调查最初用于预测选举,但它如今已被运用在众多领域。70多年中,盖洛普致力于测量和分析民众的态度、意见和行为,得到了各国政府和商业机构的认可。
基于盖洛普公司多年的全球调研数据,由盖洛普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克利夫顿(Jim Clifton)和盖洛普的科学家团队共同完成了《盖洛普写给中国官员的书》(The Coming Jobs War)一书。借该书推出简体中文版之际,我们采访了美国盖洛普中国首席咨询顾问吴涛博士,请他谈谈盖洛普的民意调查及管理咨询。
问:经济观察报
答:吴涛
问:盖洛普博士最初在设计盖洛普路径(发现优势-因材施教-优秀经理-敬业员工-忠实客户-营业额持续增长-实际利润增长-股票增长)时第一步放在发现优势上,为什么“发现优势”是第一步?
答:这得回到本源,也就是盖洛普公司是做什么的。很多人会答,这是一个搞民调的公司。其实民调只是方法。要我说这公司是干什么的,我说它是研究成功,或者说是研究绩效管理、绩效提升的公司。它研究的成功包括三方面:一是人的成功。这涉及如何定义成功。这和科学研究最相通,你如何定义、如何测量、如何测评……这些都影响到如何管理、如何咨询。我们经常讲,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二是企业的成功。为什么有的企业做得比别家好?盖洛普研究到企业最核心的依旧是人:员工、客户、经理人,换言之做企业如何能发挥人最大的优势。三是国家的成功。对国家的研究,也要制定并运用核心的关键指标。所以盖洛普会做全国消费者的调研,关心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关心人们的幸福感。
问:几个月前盖洛普发布了关于金砖五国的幸福感报告。报告发布的时机有什么特别讲究吗?
答:2006年,我们就开始做关于这一主题的调研,内容涉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前阵子之所以做金砖五国的调研报告是为了找一个新闻点,当时大家比较关注金砖五国。
问:那么盖洛普是在反映舆论,还是制造舆论?
答:研究的选题要选好,需要关注社会、新闻、关心大家关心的热点议题。比如,前不久有个同事建议我们合写一篇有关创业环境的报告,比较中东某国和中国。我斟酌了很久,认为他的新闻点不够。换言之,报告出来后,我不认为有太多人会关心。但是假如我们能做一个关于中国、印度比较的报告,很多人会愿意读一读。我觉得还是要反映舆论,过程中,你又不能消极地反映舆论。作为一项研究,既要反映也要引导。
问:《盖洛普写给中国官员的书》英文原名是“The Coming Jobs War”。为什么不是“环境战争”、“资源战争”而是“就业战争”?
答:综合看盖洛普在全球多国的研究,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希望能有一份好工作。这个问题暂时在中国没那么突出。经济好时,大家可能不觉得这件事有多严重。经济不好时,这件事就非常严重。幸福的基础条件之一对任何人来说是有份好工作,它既能满足人基本的生存需求又带给人成就感。而解决就业是各国政府为保障社会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业决定国家命运。
问:书中例子说的还是美国,对中国有多大的参考意义?
答:虽然国情不同,但从民众的角度讲,问题是一样的。这个问题在美国显得迫在眉睫,从大选来说,经济说到底就是就业问题。谁能把这个问题处理好,谁就是下届美国总统。如果奥巴马能把失业率稍微降一个百分点,基本上就胜券在握了。对中国而言,今天我们的经济相对比较好,可能你没感到这么大压力,但进行消费者研究、民生研究的话,这件事非常关键。住房、医疗的基础是有一份好工作。中国现在的就业率是比较高的。听起来这是好事,但很多人的工作一般,真正能实现自我的工作恐怕不多。
对于一份好工作,作者认为不光要看现在,也要看未来。世界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越来越细。谁能创造更多的以知识为导向、为基础的就业机会,对这个国家来讲,它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否则,吸引不了人才。从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来看,就业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凸显。
记者:盖洛普最近发布了一则关于保罗·瑞恩的调查,假如他成为美国副总统的一个调查。39%的人认为他很好,42%的人认为他不太好。在正式结果出来前,调查结果会不会影响民众的选择?
答:事情是互动的,尤其生活在信息时代。如果从新闻媒体的研究来看,这是一个铁三角,竞选候选人,媒体和民调互相影响。民调可能反映了民众想法,通过媒体后部分内容被写出来,影响民意,民意又反映到民调上。这是相互影响、相互博弈的过程。在美国,媒体是第四权力,可以说美国是四权分立。
问:这份报告是盖洛普自行发布还是与组织机构合作的?
答:在美国,盖洛普做民调不接受任何政党、个人的赞助。同样,它的调查也不受任何一方影响,它就是客观反映民意。它关心重大事件发生后,民众、社会对事件的反映和事件的影响。
问:做这一类的调查和商业调查有什么不同?
答:方法上两者一致。有些调查可能是盖洛普自己来做,有些调查受委托做。委托做的调查要根据客户的需求设计问卷。但客户不会干预调查方法的使用,大家基本上能达成一个共识。
by金童
作者: 吉姆·克利夫顿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盖洛普(Gallup)是美国一家全球知名的民意调查和咨询公司,自创办至今,有70多年的历史。1936年,盖洛普、E.罗帕尔、A.克罗斯利以类似的方法各自抽样调查,成功预言了罗斯福将在总统竞选中击败艾尔弗雷德·兰登。盖洛普获得了最初的声誉,同年创办盖洛普民意研究所。很快,它成为可信度很高的调查机构,尤其对于美国总统竞选的预测,误差率极低。
民意调查是针对公众态度、意向,遵循了一套既定程序的调查,它能够提供整体或特定人群对于某事件或问题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态度背后的意义以及公众之所以支持这些态度的原因。民意调查不但成为美国政治生活中反映和度量舆论与民意的重要手段、渠道,也成为历届美国总统大选的热议主题之一。
尽管民意调查最初用于预测选举,但它如今已被运用在众多领域。70多年中,盖洛普致力于测量和分析民众的态度、意见和行为,得到了各国政府和商业机构的认可。
基于盖洛普公司多年的全球调研数据,由盖洛普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吉姆·克利夫顿(Jim Clifton)和盖洛普的科学家团队共同完成了《盖洛普写给中国官员的书》(The Coming Jobs War)一书。借该书推出简体中文版之际,我们采访了美国盖洛普中国首席咨询顾问吴涛博士,请他谈谈盖洛普的民意调查及管理咨询。
|访谈|
问=经济观察报
答=吴涛
问:盖洛普博士最初在设计盖洛普路径(发现优势-因材施教-优秀经理-敬业员工-忠实客户-营业额持续增长-实际利润增长-股票增长)时第一步放在发现优势上,为什么“发现优势”是第一步?
答:这得回到本源,也就是盖洛普公司是做什么的。很多人会答,这是一个搞民调的公司。其实民调只是方法。要我说这公司是干什么的,我说它是研究成功,或者说是研究绩效管理、绩效提升的公司。它研究的成功包括三方面:一是人的成功。这涉及如何定义成功。这和科学研究最相通,你如何定义、如何测量、如何测评……这些都影响到如何管理、如何咨询。我们经常讲,没有测量就没有管理。二是企业的成功。为什么有的企业做得比别家好?盖洛普研究到企业最核心的依旧是人:员工、客户、经理人,换言之做企业如何能发挥人最大的优势。三是国家的成功。对国家的研究,也要制定并运用核心的关键指标。所以盖洛普会做全国消费者的调研,关心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关心人们的幸福感。
问:几个月前盖洛普发布了关于金砖五国的幸福感报告。报告发布的时机有什么特别讲究吗?
答:2006年,我们就开始做关于这一主题的调研,内容涉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前阵子之所以做金砖五国的调研报告是为了找一个新闻点,当时大家比较关注金砖五国。
问:那么盖洛普是在反映舆论,还是制造舆论?
答:研究的选题要选好,需要关注社会、新闻、关心大家关心的热点议题。比如,前不久有个同事建议我们合写一篇有关创业环境的报告,比较中东某国和中国。我斟酌了很久,认为他的新闻点不够。换言之,报告出来后,我不认为有太多人会关心。但是假如我们能做一个关于中国、印度比较的报告,很多人会愿意读一读。我觉得还是要反映舆论,过程中,你又不能消极地反映舆论。作为一项研究,既要反映也要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