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我国银行业在复杂经济环境下展现出稳健发展态势。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银行业总资产达458.3万亿元,同比增长6.7%,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增强。
资产质量方面呈现结构性特征。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4万亿元,不良率1.51%,较上季微升0.01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关注类贷款占比下降至2.18%,显示潜在风险正在化解。分机构看,国有大行不良率逆势下降至1.22%,展现出较强的风险管控能力。
核心监管指标持续优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15.28%的较高水平,拨备覆盖率208.13%,风险抵御能力稳健。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3.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7955亿元,重点领域支持力度不减。
净息差呈现企稳迹象。一季度净息差1.43%,虽创历史新低,但同比降幅较2024年收窄5.8个BP。其中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表现突出,净息差同比降幅分别收窄6.5BP和7.8BP。负债端成本管控成效显现是主要支撑因素。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一季度对公中长期贷款新增5.58万亿元,占新增贷款比重57%,高于近年同期均值。"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保持较快增长,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普惠小微等领域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展望未来,随着存款利率调降红利持续释放,以及负债结构不断优化,银行业经营压力有望逐步缓解。监管部门表示,将持续推动银行业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同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来源:本网综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