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世运会,为成都带来了什么?

2025-08-19 11:37

2023年夏,成都大运会圆满落幕,阳光灿烂的青春记忆还未褪色;2025年夏,当“太阳神鸟”再次掠过浩瀚星空,成都又迎来世界瞩目的成都世运会。

作为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成都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于8月7日至8月17日举行。本届成都世运会吸引了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参赛,是世运会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届。

当璀璨的灯光熄灭,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的评价依然回响:“感谢成都,你们创造了历史。”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在赛事期间便指出:“中国以一场堪比奥运会的办赛标准,为下一届主办国德国树立了标杆。”

当全球目光聚焦成都,这场盛会带给成都的,远不止赛场上的精彩瞬间。

办赛、营城、兴业、惠民

赛事激发城市活力

以体育人、以赛营城。一场赛事,除了精彩的竞技场,更有“营城”“兴业”“惠民”的办赛精神。成都世运会如同一台精密运转的引擎,推动成都城市功能加速迭代,让体育惠民落到实处。

数据显示,自成都世运会筹办以来,成都年均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超过5000场次,市民参与新兴潮流运动项目的占比提升至18%,带动全市体育人口突破980万人,市民体质总体达标率突破95%,“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正深入人心。

兴隆湖沙滩赛场

延续成都大运会“简约、精彩”的办赛理念,成都世运会充分利用大运遗产,没有新建场馆,而是统筹利用现有设施,配置了27处竞赛场馆(场地),其中18个为既有场馆局部功能调整,9个依托湖泊公园临时搭建。7处临建场馆赛后将继续服务市民,采购的器材设备也将用于全民健身。

从赛事现场到城市“金角银边”,赛场的热情也逐渐延伸成为城市持续高涨的全民运动热情。

成都市天回小学此前因“跑酷”运动出圈。孩子们化身“城市行者”,定点助跑起跳、身体顺势钻过栏杆,展现出不俗的运动能力。

不只是跑酷,浮士德球、力量举、短柄墙球等小众项目在成都也开始兴起;飞盘、腰旗橄榄球、轮滑等一些“熟面孔”也有了新玩法,软式曲棍球、自由搏击等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加。

参加成都世运会掷准飞盘项目的澳大利亚队教练和队员在成都玉通巷一家飞盘商店外玩飞盘

统计显示,“世运项目进社区”系列活动覆盖超600个社区,吸引超12万市民深度参与,全市已有120所学校推广棍网球、飞盘、壁球等世运会项目。多项发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体育运动在宽窄巷子旁、锦江河畔出现,蓉城的国际风韵正在群众参与间自然流淌。

在成都,体育惠民之路也在持续拓宽。今年以来,世运会项目进校园、进社区等推广活动火热开展,覆盖人群超百万。成都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平方米,较2023年增长15%,跃居全国前列。如今,立交桥下的轮滑俱乐部、公园里的健身绿道、口袋绿地上的羽毛球场……城市里的运动场所越来越多。

足球公园

随着赛事的举办,成都的城市面貌也在不断改善,更优美整洁的街道,更绿意葱茏的城市景色,更低碳可持续的产业涌现,国际赛事的频繁举办,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以 “体育” 为纽带

打开文商旅体融合新局面

成都世运会如同一根金线,将成都的文化、商业、旅游、体育资源串联成璀璨珠链,打开了文商旅体融合的新局面。

8月14日,成都世运会执委会宣布:“本届赛事市场开发收入创世运会历史新高。”赛事招募26家赞助企业及33家捐赠企业,打破非传统品类赞助壁垒。48家企业推出500余款特许商品,覆盖16大类别,开设218个线下零售点,部分限定款徽章“上架即售罄”。

而这,只是赛事对经济拉动的直观效应之一。

成都世运会期间,大量游客涌入成都,带动了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成都出入境边检站统计,7月1日至8月15日,成都入境外国旅客达6.9万人次,同比增长72.5%,其中泰国、越南、韩国位列前三。机票预订数据显示,德国游客量同比增4.2倍,西班牙增3.8倍,坦桑尼亚增3.1倍。

成都世运会期间大量游客来蓉

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最新数据显示,成都世运会期间成都团购交易额同比增长50.8%,餐饮消费支付交易额同比增长近60%。而携程数据显示,成都世运会期间成都入境游出行人次同比提升31%。春熙路、太古里商业区占比超四成;天府广场、宽窄巷子、夜游锦江、东郊记忆紧随其后。

把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成都推出系列优惠活动。成都世运会前期,成都正式启动“迎世运 游成都”暑期文旅消费季活动,活动通过发布文旅惠民福利、推介特色消费场景、揭晓“成都礼物”等系列举措,为市民游客送上夏日文旅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推出“票根经济”模式,整合6大类46项票根资源。持赛事门票可享十大景区及文博场馆门票五折优惠,56家酒店推出3-8折专属礼遇。这种“1票激活N场景”的创新模式,让赛事红利真正惠及市民和游客。

参加成都世运会的西班牙运动员在东郊记忆游玩 图据新华社

多措并举之下,“世运经济”覆盖了数百家餐厅、酒店和景区,全城的旅游消费市场都被撬动起来。产业落地、建圈强链、市场激活,基于体育而成长的产业生态逐渐形成“雨林”——今年,成都全年计划举办国际和全国性高水平赛事超80项,体育消费总规模有望达800亿元、体育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1500亿元。仅上半年,成都已举办重大赛事38项,体育消费总规模达410亿元,同比增长约9%;体育产业总规模达740亿元,同比增长约8%。

国际赞誉纷至沓来

全球视野下的成都魅力

成都世运会如同一扇精心开启的窗口,让世界看见了一个传统与现代交融、活力与温情并存的成都。

赛事期间,国际赞誉纷至沓来。 WFDF世界飞盘联合会主席罗伯特·劳赫盛赞成都体院场馆是“我们见过的最棒的场馆之一”,参赛者特别称赞赛事出色的组织工作和当地民众真挚热情的待客之道。

罗伯特·劳赫先生向成都体育学院场馆中心表达感谢

更多外国朋友成为成都“自来水”,点赞这座城市的多元与创新,当起了成都“野生代言人”。

美国盖蒂摄影公司记者在Instagram分享大熊猫照片;泰国体育人士在Facebook盛赞成都美食。阿鲁巴旗手蒂默曼斯因开幕式上的阳光形象在中国社交媒体“帅出圈”,他感动地表示:“我收到了好多中国朋友的鼓励和祝福。”

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推荐“火锅巴士”之旅;驻希腊大使方遒邀请希腊朋友体验成都的“热情好客、火辣美食、古老魅力”;驻悉尼总领事王愚称赞“成都世运会用硬核科技征服全球来宾”。

参加成都世运会的运动员、裁判员坐火锅巴士、游锦江等体验成都生活

世运村内,书法、武术、汉服、蜀绣等文化体验区吸引各国运动员流连。意大利选手乔尔吉娅对亲手制作的绳编手环爱不释手,塞浦路斯的迈克尔·乔治欧沉醉于中式熏香。熊猫造型奖牌“竹光”开盒瞬间隐藏的金属徽章令获奖选手惊喜不已,德国运动员莫申斯卡夺冠后像护着心爱玩具般捧着奖牌:“你可以打开它,上面有熊猫的形象,这非常有纪念意义。”

蜀绣等文化吸引各国运动员流连

当盛会落幕,回望这场国际赛事带给成都的,可以说,成都世运会的筹办工作为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起到了非常好的加速作用,充分实现了城市功能品质、经济发展功能以及全民健身服务的提升。

世运之后,国际体育组织接连落户蓉城——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项目研究和推广中心正式落户成都,世运掷准飞盘公园在桂溪公园揭牌。成都已就2027年世界体育锦标赛、世界体育舞蹈大赛等赛事筹备达成共识,正在积极申办2026年亚洲大洋洲六人制棍网球锦标赛、2029-2031年射箭世界杯等国际赛事。成都的“朋友圈”不断扩容,也为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交往搭建起更宽阔的舞台。

更长远的影响藏在细枝末节中:赛场内外,运动员不舍“竹光”奖牌的瞬间,外国游客刷国际银行卡便捷乘坐地铁的体验——这些微小却闪光的片段,共同拼贴出世运会留给成都的真正财富:一种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一种创新务实的办赛智慧,一种全民共享的发展理念。

成都,借赛事不断与世界对话,在一次次以体育之名的相聚中,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

目前,31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全域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至244个,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超过3.2万列……更密集的国际航线、更开放的国际交往,站在新的起点上,世运会与成都双向奔赴、彼此成就,成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建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