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发布日期:2009-04-20
作者:洪敏

神奇布朗

经济观察报 特约作者 洪敏 巴顿和巴里切罗都把感谢的话 送给老板罗斯·布朗(Ross Brawn),如果没有这位从机械师、赛车设计师,干到技术主管、车队经理,最终成为车队老板的英国人,这“双巴”或许就没有赛车可开,更不要说如今还能登上领奖台,成为自三月底开战以来的F1新赛季最引人瞩目的车队。

法拉利的辉煌缔造者

罗斯·布朗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他的父亲为火石轮胎和橡胶公司工作,主要负责位于Langley的赛车部门。也许正是这样的家庭传统,罗斯在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对赛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经常和父亲还有兄弟一起去看赛车比赛。“我对工程技术一直很感兴趣,我自己一直玩卡丁车,但是很快我发现作为车手我不够优秀。所以我决定在工程技术方面努力。”在雷丁大学学习工程学期间,他同时还是哈威原子能研究所的实习生。之后,作为机床工,他加入了位于Bicester的March工程学院,同时还加入F3的March车队,担任机械师。从此,布朗开始了和赛车运动紧密的联系。在1978年,他就加入了威廉姆斯车队,开始了长达8年的赛车设计师和空气动力技师的生涯。1985年开始,他转到“短命”的FORCE车队效力,干的还是老本行。虽然FORCE车队因为财政等各种原因,在1987年关门大吉,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布朗的前途,反而给了他一个转换角色的 “高升”良机。由于拥有当年在威廉姆斯参与设计相当成功的FW07赛车等等出色的“资历”,由美国大财团投资的、新成立的飞箭车队 (Arrows,现已破产退出F1)将布朗招至麾下,最重要的是,他们把“技术主管”这个让布朗今后大红大紫的头衔第一次交到了还在磨砺的“璞玉”手中。在风洞里钻了许多年后,布朗终于头戴耳机坐到了监视器前———当然,那时他还不知道自己会坐得那么久,而且做得那么好。

技术主管的头衔,伴随着布朗经历了飞箭1988年获得车队第四名的辉煌,伴随着他被挖到美洲虎房车车队,并帮助车队成为1991年世界房车锦标赛车队、车手双料总冠军;然后在1992年,随着美洲虎老板沃金萧购买了贝纳通车队,罗斯·布朗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高潮———和F1最成功的车手舒马赫一起,赢得了1994年和1995年的世界冠军,奠定了自己在这个残酷竞争的世界里的地位。

随后的事情近乎于“历史”。与舒马赫以及赛车设计师罗伊·拜恩(RoryByrne)一起被挖到F1最伟大的车队法拉利后,布朗原本步步上升的人生又“高升”了一步——经过4年的卧薪尝胆,他坐在监视器前带领着、见证着F1又一个传奇的诞生——在和让·托德、舒马赫及其他人一起重塑法拉利辉煌的十年中,他们连续5年赢得车手世界冠军(2000-2004),连续六年赢得车队世界冠军(1999-2004),主宰了F1的世界。

车手舒马赫、经理让·托德、技术主管布朗,被认为是法拉利的“三位一体”,他们就好像方向盘、引擎和电子控制系统,共同组成了一辆超凡脱俗的飙风赛车。如果说舒马赫是方向盘、托德是引擎,那么控制整辆赛车如何更有效率运作的电子控制系统,就是这个总待在无线电那头、“操纵”着舒马赫这样那样的,素有“天才”之称的英国人罗斯·布朗了。

也许有人会问:“技术主管是什么?”技术一点来说,技术主管的日常工作是直接监控赛车的开发和调校,但是,他们最“显眼”的工作还是为车队和车手制订比赛策略,特别是临场策略。

按照西方人的“属相”——星座来算,布朗是射手座的,他也把射手座那种热爱变化的性格带到了工作当中。无论是在当年红极一时的贝纳通,还是在后来无比辉煌的“红色风暴”法拉利,布朗的思维和反应之快让人不得不咋舌。有人开玩笑说,他会在几秒钟之后就改变自己几秒钟之前刚刚下达的命令。但是,布朗并不是个“瞎指挥”的家伙,他在许多危急时刻做出的临时决策,最终都被证明是正确的。为此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他总比别人快一拍”。法拉利“雨战之王”的名声如此响亮,布朗灵活的策略要占很大一部分功劳。他往往在别人还没有更换雨胎的时候就已经提前换了,又在雨还没有完全停止的时候换回干胎。六度世界冠军曾经这样评价布朗:“当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听布朗的就对了。当我在耳机里听到他的声音时,他总会给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当然,他也很“独裁”,所有决策必须他一个人说了算,对此,他会说:“集体决策很多时候就等于灾难。”

2007年11月12日,布朗加盟本田车队任车队经理。可世事难料的是,加盟本田车队刚一年,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2008年12月5日本田车队的母公司本田公司宣布不再向车队注资,本田车队退出F1。危急关头,布朗挺身而出,于2009年3月5日成功接盘车队,组建布朗GP车队。布朗正式作为老板开始执掌一支车队。

曾经的技术天才执掌车队,布朗在赛车设计等方面的优势一览无遗,大扩散器设计就是最显明的代表,虽然仍有争议,但布朗会说,这是设计创新。在2009年第一场F1比赛暨BGP参加的第一场F1比赛——澳大利亚阿尔伯特公园大奖赛中,使用大扩散器的布朗GP车队车手巴顿和巴里切罗驾驶BGP001取得了冠、亚军。马来西亚站,巴顿再次问鼎,巴里切罗也名列第五。

钱从何来?

在技术层面,布朗取得任何成就都不令人意外,但作为老板,疑问就来了。布朗并不像印度力量车队老板马尔雅那样拥有自己的产业,他此前在F1中也只是一位“工薪阶层”。在如今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已有包括本田在内的多家汽车厂商宣布“逃离”各种赛事的大环境下,布朗怎敢以一己之力逆流而上出面接手车队?这支车队是否会重蹈超级亚久里惨淡退出的覆辙?

在车队转让的消息正式公布时,本田和新组建的布朗车队都没有透露这笔交易的金额,只是宣布布朗从此将成为车队的全额股东。不过可以想见的是,本田肯定没有向他要太高的价码。因为此前本田曾经表态称,如果能找到确有诚意经营车队的下家,他们甚至愿意以象征性的1美元价格转让车队,其目的仅仅是为了尽快将车队脱手,以便在金融危机中跳出这个每年需要烧钱3亿多美元的泥潭。

既然本田都无力承担,布朗又哪来那么多钱维持车队的日常运转?还好,国际汽联和F1车队协会(FOTA)已经意识到F1近几年的发展困境,在上赛季结束后发布了大幅度削减成本的一揽子方案,预计将在今年把车队的经营成本削减1/3以上。对小车队而言,这个比例将会更高。参照前几个赛季米德兰和世爵(均为印度力量前身)车队每年1.2亿美元左右的开销,可以预期布朗车队今年的开支将很容易被压缩在1亿美元以内,很有可能将是7000万-8000万美元。而且,今年F1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已经被大大简化,这个昔日F1最大的“吞钱黑洞”已经不复存在,也为布朗省去了一大桩心事。

另外,他还有一项收入是即便在金融危机中也可以旱涝保收的,那就是每年至少4500万英镑 (约合6700万美元)的电视转播分成。同时,即便本田退出,车队原有赞助商至少还会有一部分继续与新车队合作,这样一来,需要布朗个人“自掏腰包”的支出几乎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所以有评论说,布朗已经不仅是一个技术天才,现在还是一个出色的商人。虽然有去年超级亚久里退出的先例在前,但布朗车队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却远非超级亚久里可比:首先,超级亚久里是老板铃木亚久里在几乎毫无软硬件资本的前提下,在已经几近废弃的原飞箭车队工厂中搭起的“草台班子”,而布朗手中则攥着本田多年来投资数亿美元建设的全套基础设施和700余员工;其次,面对全球金融危机,F1圈内各界表现出了空前的团结,FOTA表示将在未来全力扶持小车队的生存,这使得布朗车队未来在业内能够得到比超级亚久里更多的支持。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根据FOTA和国际汽联在去年底达成的减负协议,从今年起,独立车队将能够以每年500万欧元的低价从独立引擎供应商或参加F1赛事的汽车厂商处得到引擎。也就是说,布朗车队只需要每年支付500万欧元的费用,就可以从奔驰公司获得“引擎包年”服务,这与当年各车队每年动辄就在引擎上砸掉几千万乃至数亿巨资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如此看来,全球金融危机虽然给F1这项烧钱运动带来巨大冲击,但也为小车队带来更易生存的环境,这是布朗敢于在此时“低位入市”的根本原因。已经有专家做出了大胆猜想:等到全球经济形势好转之时,有新的汽车制造厂商加入F1,届时布朗再把当初廉价收购的车队以高价抛出……

还有评论说,以布朗为首的几支小车队之所以敢于在扩散器问题上“违规”做文章,就在于布朗吃准了国际汽联和FOTA的痛处——10支车队是F1得以运营的最低底限,如果不让小车队取得好成绩引来赞助,那么再有任何一支车队退出,F1都将“停摆”。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