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城”故事(2)
“村中城”深沟村
2007年8月13日,我曾乘坐6417次列车由北京东站至承德,由此“发现”了位于紧邻CBD核心区域的城中村(包括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和东郊市场),之后,我带着汕头大学长江设计学院的实习生们前去考察,逐步揭开北京东站、深沟村和东郊市场的空间“秘密”。
北京东站原名东郊站,站址在朝阳区南磨房乡深沟村(蓝色村牌就立在车站门口),是20世纪70年代建造的中式简易现代建筑。北京东站(及与其同名的货站)在北京工业化时代,曾经是东部工业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现在,这里每天只有一趟车始发,到承德,小小的车站里滞留着大量计划经济时代的细节。
车站北面是东郊市场(全称“东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南磨房乡农工商总公司投资兴建,1997年运营,营业面积20000平方米),10座大棚式交易大厅中布满层层叠叠的摊位,这里经营几乎“所有”商品,是廉价物品的海洋。
虽是一级车站,东站却深藏在东郊市场后面,只有一条曲折小路相通;虽是城东最大的批发市场,东郊市场却不惜用明清仿古风格门面遮掩浩瀚的交易大棚。与这里的氛围相匹配的,还有八王坟长途客运站和密密匝匝的城郊风格的店铺。
但是,只要跨过邻近的大路或运河(西为西大望路、南为百子湾路、东为东四环中路、北为通惠河),近几年超速建成的高档居住社区 (西部的现代城、北部的蓝堡国际、南部的后现代城)和顶级商业、购物中心(华贸中心、新光天地)就会扑面而来,没有任何空间过渡,并且浩浩荡荡,一直向四环和五环奔涌而去——南磨房乡(尤其是深沟村)已经成为在超速都市化浪潮中滞留的城中村,东站和东郊市场更是见证都市空间演变之惨烈的活标本。
眼下在北京东二环到东四环之间,通惠河南至百子湾路北的狭长条状地带,不仅因铁路保留着相关的工业/交通建筑,也保留着一些像深沟村这样的城中村、棚户区和农贸市场。位居CBD核心区域和高档居住区域之间,这一带的所有空间建构物(甚至国贸桥的南半部分)都显示出“停滞”的魅力,在这个城市管理的“真空”地带,保持着自身从容、镇定的姿态,保持着曾经的城乡结合部的混杂、疏离状态,“自觉”与处于突变中的周遭区域隔绝,同时又是城市东部区域特定群体的交通、商贸中心(也就是说,深沟村区域的空间品质是与其所服务的消费群体高度吻合的)。

- ·扩大内需,潜力最大的在农村吗? | 2009-03-27
- ·我国首评城市流通竞争力 沪穗京内地领先 | 2009-03-26
- ·探密日本枯山水庭园 | 2009-03-26
- ·唱衰迪拜正时髦 | 2009-03-25
- ·瑞士雪山上的浪漫婚礼 | 200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