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逻辑也是金融的逻辑(1)
史晨昱
11:06
2010-07-01
订阅
 1  |  2  |  3 

 

《石油的逻辑》 

管清友/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04 

 

经济观察报 增刊 史晨昱/文 当年听到西方世界的石油危机,虽然诧异于区区油价变化居然能影响世界经济或各国经济,进而产生经济危机,但国人大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随着中国前所未有地融入全球化,以及经济规模迅速扩大,莫测的国际油价,开始牵动着国内经济的方方面面,事事相关。其一,中国跃居全球最大车市,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稳超1350万辆,同比增幅超过40%,超出美国300多万辆;其二,能源需求能否得到充分满足,直接影响或关系到中国实现从2000年至2020年人均GDP“翻两番”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其三,中国企业正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海外资源并购高潮。2010年一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总额达到116亿美元,同比增长863%,刷新了单季增幅的历史记录。其中,能源并购交易占到海外并购总量的56%。 

令人遗憾地是,中国前所未有地拥抱国际市场,却总像个陌生人。“中国买什么,国际市场就涨什么;中国卖什么,国际市场就跌什么”成为近年来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特殊的晴雨表和风景线。我们面对惊心动魄的油价,更多地充满迷惘和无奈。 

对于“油价之谜”,近年来经济学家已有很多解释。有人认为其决定于供需基本面,也有的将其归罪于投机炒作。从08年以来,市场上渐现的畅销书,如威廉·恩道尔的《石油战争》、丹尼尔·耶金的《石油大博弈》等等,一遍遍囿于战争与阴谋的历史叙事论中,让人乏味,对于穷解经济真相更无异于南辕北辙。市场呼唤更全面、更理性、更厚重的经济分析框架。 

而摆在案前的这部《石油的逻辑》,则是青年经济学人管清友所做的尝试。过去经济学家对很多问题争执不休,往往就是对基本经济事实缺乏共识,出发点就完全不同。大家为此浪费太多时间,而管清友的初衷,就是要寻找和提供简明、清晰、逻辑较严密并且经得起历史数据检验的分析框架。作者超越历史和政治分析空间,在总结研究石油波动及其演进过程的基础上,敏锐地洞察到油价背后的经济金融角力,并从经济学和国际金融资本游戏规则的视角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讨。 

管清友认为,国际油价波动已“成为一种金融现象和货币现象,形成了所谓的‘石油金融化’现象”。中国与国际石油市场似近实远的奥秘也正在此,即源于金融的力量。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