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鉴于个人的学术素养和阅历尚浅”,对石油的经济金融解读这一重任似乎难以承受,但你还应注意到它的作者如此出色,正是这一领域最合适的人选。作者长期从事能源研究,特别是如今身处该领域实务前沿,能够从微观到宏观,从理论研究到实务操作,从国内到国外,以一种相当宽阔且现实的视野系统地考察和思索能源问题,并以务实的精神去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作为多年研究的概括和提炼,作者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较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对石油的价格生成机制和传导机制、识别方式及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等作了透彻的分析和论述,并同时研究分析了中国当前的能源困境,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创意。
如作者所言,书中“不免俗套”地对油价未来做了相应展望。我赞同清友博士对未来油价走势看好的观点。从中长期走势看,依赖货币过度发行和持续调低利率的流动性大规模注入可能是下一次通货膨胀的诱因。金融危机进入尾声,经济复苏曙光乍现,货币乘数上升,流动性对大宗商品价格行情的向上性推力超过了实体经济需求疲弱所产生的向下行压力,那么商品市场将一往直前。从此角度而言,未来的能源景象将愈发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值得深究。从此角度而言,也期盼作者开展持续地后续研究,并期待他的下一部大作。
作者在书后,对我国的能源前景与石油安全提出了可行见解。个人认为,还可补充一点,即应完善商品期货交易品种。要想将来在国际资源定价方面起到与国民经济对等的作用,中国必须加快期货市场发展的进程。下阶段,在完善相关法规和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应尽快改革期货品种上市机制,放开对上市品种的限制,逐步允许交易所根据市场发展和产业需要自行决定上市新品种。
作为一名金融人士,我一直呼唤理论界和业界加以探讨,以追寻大宗商品身后更贴近现实的金融逻辑。如梁文道所言,“有一种书会令人产生幻觉:一路看下去,你会认为这本书其实是自己写的。”之所以有这种感受,其实是更折服清友专业的解读思路。
读后掩卷,不禁想起一人孤灯清影、奋笔疾书的样子。寒窗多年,从理论走向市场,从象牙塔走向实业界。透过这个不断奋进的身影也能看到自己求索的轨迹。惺惺惜之。为其拍案喝彩,也是对自己的鞭策。
- 基金上半年全线溃败 总资产缩水5500亿元 2010-07-01
- 公募基金的非公募化:有一种变化在蔓延 2010-07-01
- 央行稳定报告出炉 金融体系总体稳健 2010-07-01
- 错位的中金所 2010-06-30
- 【报摘】上海经适房公积金最高可贷60万 20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