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锋二
采访中,一位种业公司的育种博士,提出了针对转基因玉米的第二个质疑,即该品种不抗虫,不抗病,也不能提高玉米产量。其功能主要是“植酸酶玉米”能令生猪消化更多的磷,从而减少来自动物粪便的污染。这一看法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认可。
不过,这位育种博士进一步质疑说:“在玉米加工成饲料的过程中,遭遇高温处理,消化磷的作用将会降低。”
对此,陈茹梅坦陈,植酸酶玉米,既不抗虫,也不抗病,也不能提高产量,与其他玉米品种相比较,突出的功用是“能帮助猪鸡鸭等单胃动物消化饲料中丰富的磷”。但她强调:“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中所含的‘酶’是一种耐热的酶。”
奥瑞金的声音
前述对转基因玉米提出质疑的科学家还向本报透露:“大约两年前,农科院把‘玉米转基因植株’卖给了奥瑞金公司,价格是一年几十万。”
“转基因植株”还不能称为 “品种”。在“转基因植株”基础上,还要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技术及常规技术等技术手段,才能转化为“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品种”,而“转化”所需要的时间最快也得2—3年。因此,前述科学家认为,未来三五年内推出商业成品有很大难度。
奥瑞金公司是中国首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种子企业,也是植酸酶玉米的独家供应商。中国转基因主粮获批的消息传至美国后,该公司股价持续上涨。其间的1月27日,更是涨了一倍,并在之后的几天内继续上涨,6个交易日涨幅达到300%!
记者多方努力,终于联系到该公司董事长韩庚辰。针对业内的质疑他回应说,农科院有“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前期的研究实验,也是在“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内进行。
“别人怎么知道生物技术研究所没有‘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呢?我们公司也有‘负压温室、负压实验室’设备!”韩庚辰说。
这一说法不仅不同于上述科学家的介绍,与生物技术研究所陈茹梅的说法也明显不同。
对于外界一致认为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不能提高产量的说法,韩庚辰解释说:“我们已经将‘植酸酶’转到我们新的玉米品种中去了,下一步推出的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不仅含有植酸酶,还能提高产量。”
而此前,韩庚辰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也表示:“该品种的产量较普通玉米提高了10%-15%,并希望转基因玉米能在2011年或2012年投入商用。”
韩庚辰还透露说,奥瑞金与农科院的合作始于两年前。两年间,从“植株”到“品种”的转化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照计划,今年在山东省内将开始大约1万亩的种子批量生产。奥瑞金目前已经在同农业部讨论商业化种植的推进时间。
- 转基因作物安全吗?(上) 2010-03-14
- 袁隆平呼吁慎重对待转基因粮食 愿带头试吃 2010-03-05
- 调查指转基因作物代价惨重 呼吁中国重审相关政策 2010-02-26
- 【年终策划】李登海:首席农民 2009-12-27
- 证监会将继续推出期货交易新品种 200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