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顾百姓和医务人员的利益”(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汪言安 1月1日,安徽省正式在32个试点县市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有关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保障制度改革也同步启动。
这意味着,安徽医改进入实质性试点阶段。
开展试点的是32个县市区覆盖人群超过2000万,占到全省人口的1/3。到2010年7月,相关改革将在全省启动。
安徽地处华东腹地,相比邻近的苏浙沪地区,只能算是发展中省份。在这样的背景下,安徽推出的“医改”引人注目。在刚刚召开的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闭幕会议上,安徽省卫生厅厅长高开焰是唯一一个被要求发言谈医改的地方厅局长。
卫生部长陈竺对安徽医改中政府按每1200农村人口8000元的标准,为乡村医生提供补助的做法连称 “了不起”。此前,安徽省省长王三运公开表示,此次安徽的率先改革,是要给全国当一名“探路者”。
1月6日下午,高开焰在会议的间隙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详细讲述了“安徽医改”的背景、最新进展以及当前所面临的难题与困惑。
“现状让我们选择这个突破口”
经济观察报:新医改方案公布以后,全国有很多省份都在进行地方试点,安徽选择以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突破口进行改革,取消“以药养医”机制,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高开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现状迫使我们选择了这个突破口。通过调研分析,安徽医疗卫生状况主要存在五大问题。
一是主要靠药品加成收入维持运转。安徽省大多数农业县市财政是“补贴财政”,基本上拿不出多少财力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以至于1/3的乡镇卫生院都是自收自支,主要靠销售药品维持正常运转。乡镇卫生院药品加成率普遍在60%以上,村卫生室甚至达到了80%。
二是滥用药物现象比较严重。药品销售的利益,促使医疗机构开大处方、过度用药、过度治疗,药物滥用的危害已经显现。我们的一次监测表明,半数以上的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已经超过50%,同时药品、耗材购销中的商业贿赂行为也不鲜见。
三是难以确定医疗机构恰当补偿标准。药品加成收入由国家允许的15%批零差价和供货单位的让利两部分组成,实际上后者已远远高于前者。面对复杂的药品加成现象,政府财政很难确定补偿方式和补偿数额。
四是人员缺编超编并存。现行的编制标准与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职能严重不适应,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人员老化,一批非专业人员至今占着编制,需要的人才进不来,不需要的人出不去,在编人员不在岗,在岗人员不在编。
第五则与安徽省已经推行的乡村一体化改革现状有关。2007年以来,安徽省开始要求每个行政村建设1所标准化卫生室,并推行了与乡镇卫生院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如果仅在乡镇卫生院一级实行零差率销售,不仅改革的受益面窄,村卫生室也难以维持生存,基层医疗体系的“网底”有可能破裂。

- · 加油站扩张隐忧 中石油详解安徽“高价门”收购 | 2010-02-05
- · 皖江追问:产业承接取舍之道 | 2010-02-04
- · 天价购置加油站 中石油安徽再下一城 | 2010-02-02
- · 安徽常务副省长:皖江规划获批,房价会有一定上升 | 2010-01-22
- · 安徽板块或再迎来重大利好 | 2010-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