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煤改河南路径(1)

订阅
08:00
2010-01-20
刘金松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金松 卖还是不卖?对众多的河南民营小煤矿的老板们来说,确实是一道难题。但他们的这种犹豫不会持续太久。

据本报记者获得的消息,河南煤炭整合的纲领性文件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特别规定》(讨论稿)在向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汇报后,已于1月14日,提交中共河南省委常委会讨论。

这意味着,继山西煤改之后,同为产煤大省的河南也将正式拉开整合的序幕。

而从记者拿到的一份讨论稿来看,与山西、内蒙古煤改的整齐划一相比,河南即将实施的煤炭整改方案,无论是在重组方式、退出机制等方面都将有更大的灵活性。

这对遭遇停产和整合困扰多日的河南煤老板来说,不啻为一个好消息。在此之前,不确定的政策取向,一直让他们在坚守与退出之间难以取舍。虽然也有看空未来发展趋势的煤老板们提前寻找好了下家,但更多的煤老板依然选择等待。

相对于民营老板们的焦灼,河南省属国有煤化工企业:河南煤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郑煤集团、河南义马煤业则蠢蠢欲动,面对将被重新划分的资源版图,他们期待着一场新的跑马圈地。而夹杂在其中的地方政府,也不得不面临着“名与利”的选择。

二次整合

2009年年底,随着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接近尾声,内蒙古和河南这两大煤炭资源大省(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之前的10月份,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在一次发言中透露的河南煤矿整合信息,更加坚定了人们对河南将步山西后尘进行煤炭整合的判断。

“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河南的矿产资源整合是全国最早的,而在河南的矿产资源整合中,煤炭又是首当其冲。

从2004年开始,河南就率先对煤炭等重要矿产资源进行整合。经过这次将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为主要目标的整合后,河南省煤炭骨干企业占有及控制的资源达到全省的90%以上,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河南的小煤矿数量从原来的1569个减少到508个,每个煤炭企业生产能力提高到15万吨/年以上。

河南省煤炭骨干企业也按区域就近整合,最终形成了以平煤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鹤煤集团、焦煤集团、永煤集团为主体的7大煤业集团。

2009年这一工作又被进一步推进,由原永城煤业集团重组了焦作和鹤壁煤业集团,河南省7大煤业集团整合为5家。

与上一轮整合相比,此次讨论稿延续了以往关于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的宗旨。除了后备煤炭资源必须以河南省骨干煤炭企业为主体开发外,在规范现有小煤矿办矿体制中,还提出了“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对小煤矿实施兼并、重组、托管,形成以骨干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

“所谓托管也即和大型煤炭企业合作,根据双方的股份进行利润分成,大企业一般会占51%。”据新密一煤老板透露,此前郑煤集团在当地托管的煤矿就有10多家。

而在此次的讨论稿中,托管主体被定为省骨干煤炭企业或市、县(市、区)地方骨干煤炭企业,同时鼓励产煤市、县组建紧密型骨干煤炭企业,其规模原则上不低于200万吨/年。

未参加兼并重组的中、小煤矿必须以协议方式由省骨干煤炭企业或地方骨干煤炭企业托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由原企业承担,安全管理责任由托管企业承担。

河南省煤炭办一位官员说,“此次煤炭行业整顿,兼并、重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建立一种长效的安全机制。”这与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此前的表述颇为一致。

除此之外,在讨论稿中,还提出了建立小煤矿退出机制的目标,“凡开采突出煤层和未被兼并或托管的小煤矿,一律退出煤矿开采领域。”

在退出补偿方面,讨论稿中仅规定,“安全风险抵押金、采矿权价款等规费,予以退还。”具体的政策措施,则由各产煤市、县(市、区)研究制定。

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一位官员认为,“这次整顿,政府还是非常谨慎的。”而一煤炭行业人士则指出,“问题的核心,关键还是看政府能出多少钱。”尤其是还有一些尚未完成技术改造的煤矿,投入了大笔资金,但还没有见利润,对这些煤矿一旦处理不当,对投资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