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注册了一个品牌”
滕兴彪是温州富罗迷鞋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
2008年危机深入之际,“富罗迷”依靠珠三角转移过来的订单保持了稳定增长。当时他主要做了两件事:人员的调整;开拓市场,拿到更多国家的外贸出口认证。安静等待下一个经济周期的到来。
2009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让滕兴彪看到了机会。
再次见到,他说去年下半年自己还做了一件事情,“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富罗迷一直是一个100%外向型的企业。
这次经济周期的等待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样长。
今年出口订单可以用“爆满”来形容, 滕兴彪说:“温州的鞋业1-5月份的出口订单增长了有40%以上,这主要是危机中一批企业死掉了或者转到其他行业去了。”
整个温州市的出口1-5月份增长26.5%,尽管这个数字低于全国的33.2%,“但是温州在金融危机中受冲击较小,所以基数高于全国,现在的出口基本实现恢复性增长,服装和制鞋业高于天花板水平。”温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对外贸易处处长李芍说。
可见,外贸形势不但好转,甚至可能“持续向好”。
外销市场好起来的时候为什么反方向去创品牌,去开拓内销,老板们的动作是下意识的。滕兴彪说,金融风暴给大家上了很好的一课,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很危险的。他分析,暂时的“峰回路转”表面下其实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全球性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国内劳动力成本以及各方面的生产成本都在上升,跟外商提价却难上加难,利润越来越低。
做自己的品牌,拓展国内市场,用外贸挣来的钱去做国内渠道,并不是一个人的想法。
徐云旭出生在温州一个偏远而又美丽的小镇——藤桥。1991年17岁的她向母亲借来家里一半的存款——5000元来到温州做生意。
现在,徐云旭已经在温州瓯海经济开发区的滕旭企业总部新工业园拥有了一个8万平方米的综合工业区,其间容纳了写字楼、科研楼、厂房、星级宿舍。
刚从米兰回来的徐云旭并不认为服装是一个夕阳产业,最主要的是怎么去做。
她说:“中国的服装在全球会越来越有竞争力,这和国家竞争力的增强呈正相关。今年时尚发布,香奈的主元素还有他在米兰的橱窗都是中国元素,设计是上海世博会为主要元素。这应该说明了国内消费市场被全球所看好,起码在服装市场是这样,那么我们自己没有理由放弃这个市场。”
在2007年买了truce(翠丝)这个意大利品牌之后,腾旭又新创立了自己的童装品牌BLOWD(宝乐多)。
从一个纯外贸型企业,到今天,内销的比例大概增加到了将近40%。徐云旭说:“将来我们的发展应该是内外销基本持平这样一个状态。”
东莞经历着和温州相同的“遭遇”。
一般贸易仅占1.2%的东莞,其余的加工贸易正在加快从贴牌生产向创立品牌转变。2009年东莞市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母公司或者东莞公司品牌),比2008年增加163家,比2007年增加288家。
- 梅新育:中国仍要保持“世界工厂”地位 2010-06-10
- 大连欲筹建产业基金 重点支持装备制造业 2010-05-31
- PMI回落 专家预期中国将削弱政策紧缩力度 2010-03-01
- 2月份中国PMI指数为回落至52% 2010-03-01
- 2010消费年代 201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