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如此,发展起步晚的西部地区也开始面对用地难题,宁夏自治区的用地指标紧张转折点也在两年前。“十一五”上半段该区用地不怎么紧张。不过到了2010年,尽管国土资源部追加了两次指标投放,到年底宁夏的地依旧不够用。
这股用地指标“荒”在2010年达到了最高点,“十一五”的收尾与“十二五”的开局是压力巨大的原因之一,各地不同程度地积累起了土地供需的不平衡。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已开展了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初步形成了从国家至乡(镇)五级规划体系。目前依然生效的是1997年编制的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1997-2010年)》。该规划目前也到了需要重新编制的时间点。
以西部为例,当地1997年编制的土地利用规划现在看来相对保守了。本报了解到,西安市在2003年就把2010年以前的建设预留用地指标全部用完了,由于实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都已经低于规划确定的目标,现在一用地就不符合规划了,这给各地落实项目带来困难,只能寄望于尽快评审通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事实上,一些地方现行规划确定的农用地规模均已用完,各类建设项目报批用地,很多超出现行规划范围,且其中有超过70%的用地涉及占用基本农田,因此用地报批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2008年启动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更让这种土地供需加大了压力。
“项目立了项不等于可以开工占地,即便开了工,对于大型项目而言,土地的批复也是分阶段的。”一位国土资源部官员这样解释。结果,矛盾则被逐步累积到了2010年。
尽管用地紧张的局面不减,但有意见也认为,土地指标不够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东部省份的一位国土系统的官员曾对本报说,一些负责招商引资的基层政府太急:一是提前透支今后几年的指标,显得用地节奏越来越紧;二是条线政府(包括土储、环保、规划、城建等部门)把关的供地程序时间太长。
国土资源部官员曾批评有的地方政府规划和计划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拿点土地指标就撒胡椒面,搞人人有份,都给照顾。这样用地指标不就变成粗放管理了吗?”正因为如此,国土资源部2010年对有些地方就没给指标,国土资源部主张先拿项目出来,土地指标跟着项目走,有项目才可能批指标。
土地供需
当然,在一些地方认为土地不够用的背景下,全国也有一些地区出现项目用地征而未用的现象。
据了解,仅仅在房地产领域,国土资源部在2010年3月到7月进行的一次房地产专项整治中,便在全国范围内清理出闲置土地2851宗,共涉及16.95万亩土地。
- 区域限拍 国土部拟出用地新政 01-15
- 国土部浇灭成都“地票”交易 农地流转政策... 01-15
- 2010年国土督查全面覆盖重点城市 土地... 01-15
- 国土部公布闲置土地名单 闲置超两年坚决收...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