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开始,关于四区合并的方案,北京市政府和国务院就已经进行了多次沟通,并达成了初步意向。之后四区合并的事情开始正式启动。
北京市政府一位人士透露,目前,筹备组成立后后,四区的行政机构仍将正常办公,力争到年底实现一套牌子、两套人马。之后,用3到4年的时间,实现从人事、机构的全面整合和工作的融合。
拉动南城
1949年1月解放以来,北京进行了五次较大规模的行政区划调整,总体思路一方面是通过合并,缩小核心区的行政区数量;另一方面是扩大地域面积,增加郊区县数量。到1958年,北京基本形成了如今的16区、2县格局。
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在7月2日召开的会议上表示,随着首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行政区划对首都发展的制约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是管理力量分散,管理成本较大,区域资源难以整合,南北城发展很不平衡,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难以统一推进,危旧房改造面临较大困难等。
为推进解决上述问题,北京市决定抓住制订“十二五”规划的机会,推进首都功能核心区的调整,将原来的四个城区调整为两个。刘淇表示,这次调整有利于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实现要素、资源的均衡化配置。
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的主体,原有的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行政区总面积仅92.54平方公里,其中崇文区仅16.46平方公里,远低于455.08平方公里的朝阳区和430.73平方公里的海淀区。对首都功能核心区而言,发展中的掣肘因素不仅是面积相对较小,更是长期存在的南北发展失衡的格局。
仅从四城区的财政收入,就不难看出南城和北城之间的差距。2009年,位于北部的东城区和西城区的区级财政收入分别为71亿元和152.17亿元,而位于南部的崇文区和宣武区区级财政收入仅分别为20.6亿元,46.7亿元。
北京市政府公布的一份资料显示,2008年南北城相比,城市南部五区(崇文、宣武、丰台、房山和大兴)GDP总量为城市北部五区 (东城、西城、朝阳、海淀和石景山)的五分之一;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相当于城市北部五区的三分之一;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城市北部五区的四分之一。
北京市此次将相对独立的四个城区,合并为两个横跨南北的新城区,为打破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流动的行政壁垒提供了体制保障,被认为是缩小南北城差距的关键举措。刘淇称,行政区划调整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规划,促进核心区北部优势资源向南部转移、延伸。
- 北京调整行政区划 成立新东西城区筹备委员会 2010-07-05
- 万科“寻价”意味 2010-07-03
- 干部不减街道不动 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启动 2010-07-02
- 北京——世界爆堵 2010-07-02
- 中介算盘敲打租赁市场 201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