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没有奇迹(1)
张斐斐 李文博
2010-11-06 09:26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斐斐 李文博 2008年,当奥巴马刚刚登上美国总统的舞台时,激动的美国人曾经希望这个政治新星能够联结起蓝色 (民主党)与红色(共和党)的美国,白色与黑色的美国。但两年过去了,奥巴马没有能够书写奇迹,低于2%的经济增长与近10%的失业率成为了他期中考试的成绩。

美国人用投票表达自己的失望甚至是愤怒。截至发稿时,在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当中,共和党以243席,超过民主党64席的成绩取得了众院的控制权;同时也在参院斩获46个席位,重启与民主党分庭抗礼的时代。

当地时间11月3日,在长达一个小时的记者招待会上,眼神疲倦无力的奥巴马宣布对民主党这场历史性战败负责,并承诺将与共和党人就减税、能源与教育问题展开广泛的党派间合作。

一天前,即将成为新一届美国众议院领袖,素有“眼泪议长”之称的约翰·伯纳(JohnBoehner)在其胜选演讲当中再次声泪俱下地回顾了年轻时创业的种种辛酸以控诉奥巴马的 “大政府”政策,博得台下阵阵“USA!USA!”的高呼。这一幕是如此的似曾相识。

“美国梦”依然存在,只不过换了一个人来表演。

医改鸡肋

如何说用一个词来形容奥巴马,那个词绝对不是庸懒无志。事实上,这位当初豪气万丈的总统是如此地想留名青史,以致于上任时便立下医疗改革,金融改革与能源改革三项课题。

虽然比预计的时间晚了一些,但奥巴马还是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两项历史性的立法,同时也留下了许多供人攻击的窟窿。他通过了民主党人梦梦寐以求的全民医疗改革方案,却得罪数量极大的中间选民;他通过了历史性的金融改革方案,但却将最大的两个“僵尸”金融机构——两房问题留给未来;他也许执行了正确的经济决策,但短期无效使得他可能成为又一个悲情总统。

2010年3月23日,奥巴马签署具有历史性意义的9380亿美元医改法案。该法案将为此前无医疗保障的3200万美国人提供医保,从而使美国医保的覆盖范围达95%。

但奥巴马在医改方案上强行闯关的做法激起了大范围的政治反弹。一方面,美国医改惠及的3200万人大多属于美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还有一些来自少数族裔的非法移民,这些人在选票上 “投桃报李”的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医改选民群体中规模最为强大的中产阶级,他们不仅需要支付更大的医疗成本,而且还会面临雇主成本上升导致的失业危险。

更重要的是,奥巴马的医改法案无疑是在往那些正在恢复信心的雇主伤口上撒盐,法案明文要求的必须为雇员提供医疗保险的规定,意味着雇主要增加成本,这让雇主们无法选择,只有通过裁员来减少成本。而这也令本就居高不下的美国失业率雪上加霜,9月份,美国失业率再次达到9.6%的高位。

开销“战争”

回顾奥巴马政府上台后采取的主要经济措施,大概可以有两条线索可以追寻。一是通过扩大财政开支,增加基建等经济刺激项目以拉动生产,提高就业,二是努力降低美国的贸易赤字,大力发展出口,以实现贸易结构的“平衡”。

2009年2月,奥巴马签署总额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后来追加为8380亿。计划几乎涵盖美国所有经济领域,并以基础设施建设和新能源为两大投资重点;2010年9月,奥巴马政府公布第二轮350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其中包括500亿美元交通基础设施更新及扩建计划,该方案仍将等待国会批准。

今年9月新计划出炉后,300多名经济学家发表声明指出,激进的政府开支可以产生更多就业,增加税收收入,最终降低财政赤字。只不过任何刺激计划,在相当于62%的GDP的巨额政府债务与近1.3万亿美元财政赤字的映衬下,都显得格外刺眼。

 1  |  2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