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发杭州分行不良贷款案调查(1)
经济观察报 张勇/文 一夜之间,倪明刚刚从水电投资套现的一千多万元资金,悉数被骗。
2009年7月8日,倪明将1800万元资金打进杭州建德市凤凰棉业有限公司(下称凤凰棉业)位于广发银行杭州分行的账户时,一切就变了样。
“原先说好的对方的商业汇票可以马上贴现,第二天就可以把钱还给我们,结果银行次日告知该商票不能贴现。”倪明一下子清醒过来:自己已成银行处置不良贷款连环担保中的最后一个垫背者。
而受害人在叙述中,多次剑指银行。
业内人士指出,不少银行为了处置不良贷款,经常以其他客户追加的担保来“填账”,但作为补偿会增加其信贷额度,这一“潜规则”在以往大多不会出什么问题,而今年下半年开始的信贷政策微调,让银行不得不中断了这样的利益链条,问题也随之出现。
三个垫背者
倪明所在的这一利益链条断裂后的第一个垫背者就是凤凰棉业。
2008年7月3日,凤凰棉业法人代表廖利根,在广发银行杭州分行工作人员以及浙江东洲实业有限公司(下称东洲实业)副总杨相林的约请下,为东洲实业在广发银行的一笔1400万贷款增加担保。
然而让廖没想到的是,在办完增加担保手续后仅仅12天,即2008年7月15日,广发银行就将东洲实业以及廖利根诉至杭州市下城区人民法院,廖利根为第七被告。
同时成为被告的还有浙江众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浙江联洲贸易有限公司、何炜东(东洲实业法人代表)、潘复蓉(何炜东之妻)、杨相林以及陈锋。
“当时不知道东洲实业已经出事,不然肯定不会去办增加担保手续的。”廖利根在回想一年前的举动时称,当时只是想帮朋友一个忙。
在平时,廖利根的凤凰棉业与东洲实业经常有业务往来,而且在廖的眼里,东洲实业是个大公司,实力雄厚,“想不到一下子就倒掉了”。
实际上在廖利根 “帮忙”的前几天,2008年6月26日,东洲实业董事长何炜东因为公司资金链断裂而出逃新西兰,至今杳无音信。
“我是被骗保的”,廖利根称,广发银行为了保全2008年5月已经贷给东洲实业1400万元的不良贷款,“巧妙地让我变成担保方,以致自己被银行牵着鼻子走。”这是廖的说法。
如果,凤凰棉业能够还款,一切就能了结,故事也就到此为止。
但凤凰棉业的实力并不雄厚,注册资金仅100万元人民币,根本没有连带偿还1400万元债务的能力。
廖称,2008年10月,为了解决这1400万的窟窿,广发银行与他在2008年10月初达成了口头协议:即广发银行为廖利根增加5000万流动资金贷款的授信,条件是廖必须在2年内将1400万的窟窿补上。
“有银行5000万元的贷款,即使还掉1400万,还有3600万,运作两年极有可能赚回1400万元。”这是廖当时的盘算。双方还谈好了具体操作细节,即廖找一家有实力的单位,以做棉花生意为由,开具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贴现出来的资金除了补上窟窿之外,剩余的资金就做棉花生意。“我当时就同意了。”
于是廖利根找到了其下游企业而且实力雄厚的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山东如意)。这是一家与廖常年合作的大公司,每年生意额都能做到4000万元左右。
此后,廖两次前往山东,并于2008年11月15日和山东如意签订了《原棉购销长期合作协议书》,合同约定以商业承兑汇票、国内信用证等多种方式结算。12月16日,山东如意开具两张共计1800万元的商业汇票,18日凤凰棉业将商票贴现。
但所得款项,在广发银行扣除1400万窟窿款,加上诉讼费、律师代理费、罚息以及贴现利息46万,和发货给山东如意150万的棉花,最后只剩下179万元现金。
2009年6月27日,山东如意的两张承兑汇票到期,但山东如意拒绝承兑,原因是只收到凤凰棉业150万元的货物。
此后,在多方的商议下,今年7月2日,凤凰棉业和山东如意再次签订《棉花购销合同协议》,山东如意第二次开出4张共计1800万元的商业汇票给广发银行。
这时,第三个垫背者——杭州市民倪明被连带进来。“当时说得好好的,我的钱进银行后,这4张商票就可以贴现,我的资金只是周转一下。”倪明说。

- · 汇金研判银行“输血”计划 | 2009-12-06
- · 银行业“围城”现象:工行走出去中行走进来 | 2009-12-05
- · 银监会明确大型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为11% | 2009-12-04
- · 央行:明年6月前建立个人网银互联平台 | 2009-12-04
- · 英四家银行迪拜债务高达50亿美元 | 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