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发杭州分行不良贷款案调查(3)
潜规则
“没有想到自己会和八杆子都打不着关系的浙江东洲实业的一笔银行贷款扯上关系。”倪明有些无奈表示,“当时没有分辨清楚,以为只是借调两天,没想到会是个陷阱。”
据悉,在倪明之前,广发银行和廖利根还找了当地一些机构,几家都没有签约担保。杭州当地的一家担保公司当时就觉得有问题,该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怎么会是银行出面呢?商业承兑汇票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事情,不应该是银行出头。”
但倪明无从分辨,作为个人,他还是相信了银行。
“这是倒闭企业的后遗症,”杭州当地一位企业家表示,企业倒闭后,很多不良贷款慢慢浮出水面,银行为了保全不良贷款,往往会选择其相关的企业转嫁不良贷款,这是银行间的潜规则。
上述企业家表示,银行常用的手法是,对转嫁企业开出高于不良贷款数倍的贷款授信额度,比如1000万的不良贷款,银行给承接企业4000万到5000万的贷款额度,但前提是承接企业在接受5000万贷款时,先偿付1000万不良贷款的债务。
而作为中小企业,原本融资就非常困难,加之民间借贷利息非常高,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流动资金,往往愿意接受这种条件。同时企业估算,通过合理经营,4000万资金一年内赚回1000万损失的可能性其实很大。
建设银行浙江分行的一位人士告诉本报,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时会有许多方式,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银行并购、企业清算倒闭等等,另外由转接企业承担也是一种方式,通过再贷款扶持,承接企业在两三年内将负债自行消化,但这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做得比较规范。
深发展的一位人士也表示,不排除银行在处置不良贷款时采用转嫁方式。
据悉,2008年杭州华航贸易也因为资金链断裂,造成1400万银行不良贷款,后来杭州当地的一家控股公司承担下来,同时作为支持,这家控股公司获得了银行3000万元的新增贷款。
类似的还有浙江中达实业,目前开发的房产项目宜家时代处于停工状态,其部分不良贷款也可能被另一企业转接。
而去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的绍兴华联三鑫,在重组过程中,一部分银行贷款也通过这种方式转移给另一位私营企业主。
杭州当地的一位律师称,倪明被骗是个特殊案例,东洲实业的1400万不良贷款首先应该是最初的担保方浙江众诚承担连带责任,但当时浙江众诚由于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无力偿贷,廖利根就成为新的转嫁对象。
“当时的5000万授信额度的承诺,也是这种潜规则的体现。”问题在于,广发银行在收回山东如意公司开具的1800万承兑汇票的贴现资金后,并没有给廖利根5000万贷款,廖在无法偿还的情况下,才会有第二次开具商票的事情发生。
上述深发展的人士还表示,银行遇到这种情况(企业倒闭,担保人也没有偿债能力),不良贷款要么进行处理,要么进行核销,除非是重组的时候,这部分不良贷款才能转移到第三方。
而据悉,今年下半年以来的信贷政策微调,让银行收紧了对贷款的发放,这就是广发银行最终没有给廖5000万贷款的主要原因。
或许,类似倪明的故事还在继续发生着。

- · 汇金研判银行“输血”计划 | 2009-12-06
- · 银行业“围城”现象:工行走出去中行走进来 | 2009-12-05
- · 银监会明确大型银行最低资本充足率为11% | 2009-12-04
- · 央行:明年6月前建立个人网银互联平台 | 2009-12-04
- · 英四家银行迪拜债务高达50亿美元 | 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