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行重返“三农”市场,上市尤关(2)
目标在摇摆中修正
从2007年初国务院确定以“面向三农”打头的农行股改的十六字方针之后,农行内部员工对要不要和能不能全力以赴做“三农”一直存有疑问。
在起初的设计中,曾经有方案建议农行成立集团,剥离三农业务,而另外成立股份制公司单独上市。不过这一方案并未得到高层首肯。最终的方案采取的是“一行两制”的设计,农行最终将实现整体上市,不过,以事业部的方式成立三农金融事业部,单独核算运作,并使县域支行成为其经营平台,以此服务于“三农”。
在2008年三农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一些深入到田间地头、农民家中的业务人员和下基层调研的总行相关人员曾经接受过本报记者采访。他们当中,有的认为中国土地的产权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肯定不如发达国家那样繁荣,一开始就抱着悲观态度;有的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为老弱病残,空心化现象严重,不看好农村市场;有的在推行惠农卡的过程中,发现向农民灌输金融教育的难度有些大,一些农民使用率并不高;一些做农户小额贷款的员工们则认为这项业务成本高、收益小,“如果没有财政补贴,还有什么活路?”
在一些地区的员工中,农行的“三农”业务一度出现过“口号响、干劲小、步子慢”的倾向。
对此,农行行长张云曾经这样说:“别以为我行股改大局已定,服务‘三农’业务可大可小,可多做可少做,因而把服务‘三农’当作权宜之计,敷衍了事。”
广西农行行长助理江武成表示理解这些想法,尤其是农民金融教育推动起来难度大,比如广西就为了教会农民使用和习惯电子银行,该行协同政府和各社会团体对农民进行“魔鬼式”培训,还用过类似“谁先学会就奖励一支牙膏”的激励机制。
“制度总是会变化和前进的,对于我们来说目前当务之急是做好渠道建设,做好了也是农村金融的一项革命。”江武成对本报记者表示。
改变正在发生。从两年前农行开展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和金融服务 “三农”试点工作到今年9月底,农行涉农贷款和县域贷款分别增加了3853亿元和4727亿元,扭转了几年来农行涉农和县域贷款余额下降的局面。
截至9月末,三农金融事业部实现税前利润198亿元,资产总额32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4.6%,负债总额3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5%。

- · 传农行最早明年5月A股上市 | 10-17
- · 农行全面推三农事业部制 |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