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行重返“三农”市场,上市尤关(3)
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尽管如此,对于农行来说,在全面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制后,上市进程或许会进一步加快,但是农行仍然面对商业的考验。
在三农金融部资产、负债和利润实现稳步增长的同时,三农贷款不良率依然高企。目前,农行涉农不良贷款余额为421亿元,不良率为3.73%,县域不良贷款余额为384亿元,不良率3.24%。而在经济刺激大背景下,大型基础设施贷款规模同样迅猛的增加,根据未经审计的数据,和去年年底相比,农行涉农和县域贷款在全行中的占比略有下降,这些贷款对三农贷款的挤出效应凸显。
在那个鲁家沟镇,贷款金额较小的种土豆的农户一般向农村信用社贷款,拥有农行惠农卡的农户可以通过惠农卡获得农户小额贷款。但贷款金额在5万以上的养鸡专业户则只向农行贷款。
面对如此广袤的农村市场,农行县支行人员数量不足、结构短缺的问题更加突出,县域支行40岁以上员工占了一半。广西农行因前几年的分流力度比较大,导致人太少,江武成表示广西分行发动政府、共青团、妇联和供销社协助来解决这一问题。连农行行长张云也在内部大会上表示:“按照做三农业务的要求,全行缺编5万人。”
于是农行决定,从2009年开始,总行每年下达专门用工计划,全行人员增量一半以上用于补充三农金融部,并优先向重点推进县支行倾斜。
不过这对农行来说,也许同时意味着管理和运营费用的增加。目前农行有44万名员工,在四大国有银行中人员最多,但是赢利能力最弱。
与此同时,农行县域信贷资产空心化的现象凸显。在去年的财务重组中,农行的县域贷款共计剥离2842亿元,占全行剥离信贷资产的38%;超过四分之一的县支行剥离比例超过80%,有109家县支行的信贷资产接近全额剥离。
未来可能重演这样的一幕,只是对于未来的上市公司来说,不再有“剥离”襁褓。从农行2008年年报来看,其利润的59%来自环渤海、珠江三角洲和长三角地区,仅张家港支行的贷款规模比排名最后的800家县支行的总量还要大。这三大区域网点数量只占农行全部网点数的38%。而农行被认为是承担了银行业普遍服务的银行,在全国529个国家重点扶贫县都有机构。如何
政策性和商业性上实现平衡?
即使如此,农行董事长项俊波在10月14日召开的农行“三农”改革工作会议上还是表示,资源配置、财政转移、生产力布局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和县域农村倾斜。
他说:“从基础设施看,按照目前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的速度测算,未来十年小城镇基础设施预计需投资4.5万多亿元。如果再加上教育、医疗、文化等生活设施投资,工业、商业等产业投资,金融服务需求不可估量。”
农行将自己的服务重点定位于涉农和县域业务中的优质客户。农行行长张云反复强调要强化优质客户的营销管理能力:“对县域重大优质项目和客户,总分行要高位切入,直接营销。对跨城乡的集团性客户,要充分发挥我行城乡联动优势,努力为城乡客户双向流动提供全方位、跨区域金融服务。”
项俊波注意到,工行、建行和中行近段时间也纷纷加速涉农和县域业务。近期银监会下发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未来三年全国将再设立1300家左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他说:“这些机构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在县域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保持业务持续快速发展难度加大,所以蓝海市场我们一定要先动手。”

- · 传农行最早明年5月A股上市 | 10-17
- · 农行全面推三农事业部制 |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