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年金市场迅速扩大 投资管理方式求变(2)
行业困境
年金市场发展两年以来,无论是对投资管理人的选择,还是年金的投资方向都陷入了困境中。
2009年,年金市场迅速扩大,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年金的整体投资管理水平却没有多大改变。
一家基金公司的机构理财部门人员认为,虽然选择年金的投资管理人是通过招标方式的,但是实际情况中,无论是招标过程还是最后的资金分配,场外因素非常重要,靠关系的成分要大得多。
通常招标只是确定投资管理人,对于盘子较大的年金项目,企业一般会选出多个投资管理人,之后才会进行初始投资金额的分配。
在初始金额分配时,大多企业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筛选机制和量化标准,以下两种方式最被常用,一是在中标投资管理人之间平均分配,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单纯看双方的沟通状况。
这位人士介绍,一旦成为投资管理人,委托方会根据前一年的管理业绩,给投资管理人追加额度,但很少有削减额度的情况。
据介绍,在年金投资上,规避风险是年金合同的首要任务,企业年金投资标的主要为固定收益类产品,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一般年金合同规定的股票投资上限为30%。国内的年金投资经理往往是把年金的固定收益部分和股票部分割裂开来,也就是按照公募基金的投资思路去操作年金产品。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年金基金经理非常少”,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在国外这一块市场已经很成熟了。
市场新机会
这两年,年金市场的规模快速膨胀。2008年,基金公司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仅为432.43亿元,2009年底这个数字已经到达千亿,企业年金管理规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华夏基金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已经超过160亿元。
一位商业银行的人士认为,随着企业年金规模的迅速扩大,也到了提高市场化程度和投资管理水平的时候了。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奖惩机制应该更加明确,并严格实行,当然稳定性也很必要。
行业也面临着重整的机遇,目前一些中介机构也企图在行业的重整中分得一杯羹。据了解,一些中介机构正试图在这个领域里开拓业务,那就是做客户和投资管理人双方的投资顾问,一些企业和投资管理人也认为只要能够带来真正有用的东西,并不排除这种合作。
现在年金客户主要集中在大型国有企业,包括石化、银行、保险、电力、钢铁、煤炭和造船等央企和地方大国企。仍然有大量的企业准备设立企业年金,也正是由于年金市场的巨大潜力,各个具有投资管理人资格的机构也在加强自己年金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引进。而一些目前还没有资格的机构也在积极地进行着资格的申请。
“我们期望发展年金业务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初期的份额可能就意味着未来的发展,如果你没有做过这个业务,那之后我们拿什么说服客户。”一位正在积极申请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基金公司人士称。
1 | 2 |

- · 驻智利中资企业名单 华为等企业在智有分支 | 2010-02-27
- · 专家:警惕企业盲目投资东盟市场 | 2010-02-26
- · 中国对美债依赖性增强 话语权减少 | 2010-02-26
- · 商务部称对腾中收购悍马案感到蹊跷 | 2010-02-25
- · 选好“老公” | 201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