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达金控抢跑 AMC万亿亏损倒逼转型(4)
李保华
07:43
2010-03-22
订阅
 1  |  2  |  3  |  4 

负债的不断增加和回收现金的不断减少让AMC在现有条件下越来越看不到希望。上述信达内部人士说,“历史的包袱伤害的还是一些有理想的人”。

AMC困局

目前AMC在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中,主要是通过打包出让资产包、债转股和资产证券化来实现,用上述信达内部人士的话说,整天干的活就是打包、打折、再打官司。

上述东方人士说,打包出让能够减少债权分割所造成的繁杂手续,将多个债权合成一个拍卖标的,是目前最常用的方式。“但是实际操作中将债权人协调一起是个难题”。

“在金融危机前,大额资产包多数是卖给外资,甚至有很多时候中标的全是清一色的外资机构。对有抵押地产的项目外资最有兴趣。”上述东方人士说。

摩根士丹利、花旗和高盛等外资投行机构是资产包的活跃参与者。公开信息显示,超过100亿的资产包中,几乎都可以见到他们单独或者联合出现的身影。

在向外资打包出售不良资产时,定价的差异也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上述东方人士说,外资定价方法是现金流贴现法,这种方式适用于成熟市场计算稳定现金流的资产估值。对于国内相当大部分因为宏观调控形成的不良资产,用这种方法估值显然大打折扣。

而政策性剥离所形成的债转股资产,更多的是一个行政问题。目前AMC现有尚未处置的剩余政策性不良资产,大部分为债转股资产,总额超过1000亿元。

“由于AMC的债转股多是国有企业,政策性较强,涉及到税收和人员安置等问题,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配合和支持,很难顺利开展工作。”上述东方人士表示,债转股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使AMC通过从债权人到股东的身份转变,涉足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实现盘活不良资产收回成本,但是部分拟转股资产在地方政府的干涉下,长期处于股不是股、债不是债的真空状态。“有些地方政府甚至干涉当地司法系统,连最后可以走的一条道路都没有了。”

资产证券化作为国际市场上处理不良资产一种最流行的工具,在国内各种高额流转税收的征收下,其实已经没什么用武之地。

中融信托华南的一位高管认为,资产证券化由于涉及到目标主体的转换问题,过户等各种流转税收如果不对AMC区别对待,将会导致资产证券化由于成本过高而失去实际操作意义。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