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想:新“家族”企业(3)
那一年,中科院计算所持有的联想股权部分上收到中科院,中科院同意联想创业老职工拥有分红权,这个比例35%的分红权为日后联想的股权变革埋下伏笔。
这是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第二年。那一年,国务院出台股份公司相关管理条例;那也是中国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第一年。
也正是在那一年,柳传志对科学院副院长严义埙提出了股份制改造的要求。对于当时的情形,记者迟宇宙在《联想局》中描述称:“档案记录便已显示出严义埙的怒火,足见当事双方碰撞之激烈。但为大局计,严义埙还是给予联想大量的支持。”
由此,联想老职工得到了分红权,虽然这在当时只是 “纸上财富”——或许也正是因此而顺理成章地被批转了。
柳传志回忆说:“当时分红一年1亿元,但我们把这些应分没分的钱攒了起来,一直攒到了2001年,整整8年。”
香港联想在其中扮演了很关键的角色,正是借助香港联想这步棋,联想完成了第一次真正的股权改革。
1988年联想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这家注册于香港的公司的资产包括主机板和分销代理业务的海外资产。随着业务的展开,柳传志逐渐意识到,在香港联想实现上市有莫大好处。
1994年,香港联想成为一家上市公司。
彼时,中国在IT领域实际上率先实现了WTO,关税降低,批文取消,外国企业大兵压境。对于北京联想而言,如何在这种情况下求生,已经是非常紧迫的问题。三年之后,北京联想的局面得到了稳定,不过,香港联想却出现连续几个财年亏损。
在柳传志的眼中这也成了一次机会,一次将北京联想业务整合进入上市公司的机会。
1997年整合之际,恰逢亚洲金融危机。香港联想因为亏损股价低迷,为联想资产注入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因股价低,注入资产所获股权比重就高;而员工也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认股价格。

- · 联想控股直投业务:制定五年目标 | 09-12
- · 联想控股三股东落定中国泛海 | 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