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富士的二次危机(1)

订阅
11:06
2010-01-17
闫薇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闫薇 虽然把“胶片”一词写到公司的名字当中,但富士的产品线却与胶片越来越远。

2009年,富士走出失利的传统胶片行业,不得不又要面对新课题——日本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遭遇到成本压力、日元升值风险,而其赖以称雄的科技被新兴国家的同行效仿甚至超越。

在富士星光印刷器材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每个人的手机响起,都会伴随一段《动物世界》的主题音乐。牢记丛林法则,是一个“要求”,这家公司的一位销售总监,建议他手下的员工这样做。

富士胶片在上世纪90年代遭遇的曲折震荡,为这种理念提供了背景。正是因为曾经受到过重创,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富士始终保持紧迫状态。

押宝3D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的名称原来叫 “富士写真胶片株式会社”,2006年10月,为迈向感光材料以外更广阔的领域,其CEO古森重隆将其改组为控股公司,同时将 “写真”二字去掉。

在富士胶片创建70周年的2004年,古森重隆制定了以 “构筑新的发展战略”、“彻底进行结构改造”、“加强合并经营”为基本战略的中期经营计划 “VISION75”,这个计划到2009年,富士胶片创建75周年为止的5年计划。

2009年,5年计划将富士带出失利的传统胶片行业,古森不得不面对新的课题。

“熟虑断行”的古森重隆再一次把未来押宝到技术革命当中。作为相机产业的后来者,富士的技术优势是拥有自己特色的传感器技术和富士龙光学镜头,这让富士在相机领域仅次于佳能和索尼、尼康,而能在市场的前五名拥有一席之地,然而这并非古森的目标。在和柯达竞争的时期,富士与前者不相上下,自信十足,而在数码相机领域,富士则要面对的是更加强大的对手。

“我们重新考虑了在照相技术方面,应该怎样才能够站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我们应该回归到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哲学、思想、理念,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技术。”古森重隆说。

用哲学来审视技术的理念看似非常美好,但最终又意味什么?真正检验古森改革计划的是一种其他相机企业同行尚未推出的产品。

富士不像柯达那样拥有遍布全国的冲印店,那些挂有富士绿色LOGO的通常只是拥有富士牌的某款印刷机。拥有技术门槛的新产品才是富士公司必须取胜的领域。尽管高管们没有提供细节,但有高管透露,现在富士把相机的新增长点,寄托到了3D技术上。

2009年秋天,富士在行业内率先推出了3D相机。富士胶片(中国)公司数码相机营销部部长鲁芳说:“我们从人的眼睛所拥有的各种性能和特点入手,开发出‘如人眼所见那样能立体地看影像’的技术和产品。售价5000元左右的套装,涵盖了3D相机和3D数码相框。未来产品将覆盖3D数码相机到3D电子相框和3D冲印技术。而且范围更宽、更开放。提供包括冲印在内的整套3D的影像系统的解决方案。此服务会使有些事情变得更加容易,比如只要运用‘傻瓜’的操作,就可以用肉眼看到立体感十足的照片。”

在相机领域虽然前辈已经占据了资源要道,但是富士公司认为,自己有两大优势是对手所不具备的:它在胶片时代积累的代理商,使其产品早已深入千家万户,并且早在其他对手尚未考虑清楚是否进入数码领域之前,它就拥有了自己的印刷、感光、冲印等全产业链的布局。

古森则提出希望,在3D浪潮到来之前,提前布局,不再做跟随者。通过押宝新技术,目前市场占有率第五的位置晋升前3甲。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