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不再尴尬?李宁“变脸”(2)
贺文
07:21
2010-07-05
订阅
 1  |  2  |  3 

这个工作到2009年年底基本完成。在今年春节之后,李宁公司宣布了销售组织的变革:销售组织由总部控制,到变成现在三个大区 (北区、东区和南区),独立负责其区域内的营销、分销。

这些嬗变,是在李宁公司内部悄然发生的。对外,消费者看到的将是李宁门店、产品的LOGO更换,以及升级版的新形象门店的推出。

李宁公司COO(首席运营官)郭建新介绍,上半年新开了10家新形象的门店,到今年年底再新开50家,这些门店都是测试运营。“到明年,我们希望在测试的基础上能够形成新一代店的设计形象,到2011年我们会逐步推广开去。”

进攻

对于李宁品牌的重塑,业界最直观的解读是,它希望借此提升李宁品牌的定位。

在此之前,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已经形成这样的品牌格局:耐克、阿迪达斯、李宁、安踏、特步。李宁被理解为是在高端与低端之间的“夹心层”。

也就是说,李宁上要与耐克、阿迪达斯竞争,下要与安踏竞争,“腹背受敌,活得很累”。

李宁公司CEO张志勇说,李宁产品的价格与国际一线体育品牌相比大约低20%到30%,与其后的国产品牌相比大约高35%到40%。

李宁希望处境能有所改变。

李宁公司公开表示,在本次品牌重塑之后,李宁品牌将正式在一线城市推出,与耐克等国际品牌展开正面争夺。包括升级版的新形象门店,将集中分布在一线城市。

现实情况是,无论是李宁、安踏,还是匹克、361°,它们超过70%的店面分布于二、三线市场,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则强势占据一线城市。

李宁上位的举措之一是调整产品价格结构。李宁公司COO郭建新表示,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李宁门店内中高端产品的比重将加大,而在四线城市将加大低端产品的投放比重。

郭建新透露,在今年第四季度的订货会上,李宁产品的平均单价鞋类上涨了7%,服装上涨超过10%。这是李宁公司有意识地把中高档价位的产品的结构比重提升,而带来的变化。

在国际市场的拓展上,李宁公司已经将东南亚、欧洲、美国作为第一目标市场。在新加坡、美国,李宁已经推出了旗舰店。李宁公司CPO(首席产品官)徐懋淳介绍,在东南亚市场,李宁公司将主推羽毛球类的运动用品,而在美国则希望主推篮球用品。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