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当前位置:首 页 > 中国宏观经济观察 > 专访文章

王建访谈(上):中国可能出现滞涨格局(2)

    
作者:孙健芳
发布日期:2008-03-18

 

中国可能出现滞涨格局

王建:前几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说,经济生活中四个矛盾在“十一五”中期集中爆发,最后它可能形成各种社会矛盾被激化起来,如果社会矛盾被激化起来,这一时期它又处在一个持续的通胀期,它将出现一个滞胀的格局。

经济观察报:就我个人感觉,去年以来,通胀包括货币因素、供求因素、还包括成本定价因素,我看去年是货币因素占比较大的比例。但是今年的话,比如说供给,原材料上涨,包括国际上定价,国际上定价因素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想问王老师,今年影响CPI的因素是不是发生了一些改变了?

王建:就通胀的问题,现在分歧比较大,有人认为是偶发的,这些人以宋国青为代表。从06年四季度通胀开始露头,国内就有一批学者一直就是认为是偶发性因素,包括央行很多官员也是这么一种认识,他们认为偶发性因素是与猪肉、蓝耳病等有关的,当然这就是偶发了,基于这种判断,他们认为通胀是短期因素。既然短期因素的话,另外就像你刚才讲的流动过剩比较多等等这些因素凑到一块才能把物价抬回来,所以,只要坚定不移的采取货币紧缩方针,物价一定能被打下去。

记者:加息,我看国内很多人认为加息的话就可以抑制通货膨胀。

王建:我很早就关注这个问题。为什么是滞胀?我讲的“滞”的原因就是我刚才讲的,美国的经济泡沫一定要破,等金融泡沫破了以后呢,对我们外需形成一个紧缩,那么我们的投资周期到了尽头,供给能力释放,供求格局发生改变。那也是一个需求量下降的因素,这两个因素是压着中国经济必然是要往下走的,增长率要下降的。

那么“胀”的因素呢?一个原因就是人口增加土地减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带动了食品消费水平上升,食品总需求扩大,但是土地不能增加,单产的提高也很困难,这样的话食品的供求要出现历史性的转变。

我说06年出现的食品价格上涨,它是一个历史性的拐点,它绝对不是说是一个短期性的拐点。原因在于,人口的增长没有尽头,中国人口到2030年大概还要增加快两亿人,未来20年,我们的人均收入水平还要大幅度提高,从现在两千美元大概要到五千美元。到了五千美元水平时,食品消费开支就更多了。在本轮经济增长高潮出现之前,虽然我们的耕地被占,但是我们的单产水平一直在增加,而且单产水平的提高快于土地下降的水平,单产的提高就保证了人口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的所带来的食品需求。

但现在,这些因素没有了,土地也增加不了了,单产也提高不了了,这样就限制了我们的总产量的提高,你比如说我们粮食产量2007年是到了5.01亿吨了,但是1998年粮食产量就是5.22亿吨粮食。但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人口是涨了九千万,说白了,我们的粮食不增加了。

记者:我自己感受到是不是跟政府鼓励种植经济作物有关系啊,因为像我们老家98年那个时候是种粮食的,但是之后就不种粮食了,主要是农民自己不想种粮食了。

王建:你说的政府是地方政府,那绝对不是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一定要保住粮田面积的。但是地方政府为了增加当地的财政收入、增加农民的收入,他当然要提高土地的产收能力了,粮食的产收能力不行的话,他就鼓励你种经济作物。

经济观察报:可以举个例子吗?你当时对哪方面的价格感触比较深刻一些?

王建:06年,食品价格上涨,那时除了猪肉价格以外,粮食价格也上涨,这都是有关系的,粮食是所有农产品价格的核心。原因就是土地少了,单产水平又难以提高,但是需求不断在涨,但供给停住了,价格怎么能不涨?这绝对不是一个短期趋势。虽然有人说是偶发性因素,但这说法绝对是个错误。

经济观察报:现在很多人认为,通胀就是一个货币现象。

王建:我是非常不赞同这种观点的。如果你说货币因素是一个主要因素,那我们的货币流动性过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我们这几年一直说,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因素表现为贸易顺差的增长和外汇储备的增加,热钱流入的增加,这些因素是导致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吗?大家恐怕不认同吧。

前些年也有流动性过剩,为什么CPI还往下走啊?为什么现在CPI涨起来了?你如果说因素有它就有它,那叫充分必要条件的话是可以的,但货币因素可能只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只能说没有它就没有它,要没有货币因素的话价格涨不上来,这是肯定的,但是有了货币价格必然涨吗?那就不一定了。但是,有了短缺价格一定会涨,这是充分条件。当市场又有短缺、又有货币供给过多等充分必要条件,价格就很快涨起来了。

经济观察报:国际上价格推动会怎么样呢?

王建:国际因素是与美元泡沫破裂是相关的,美元泡沫破裂导致全球的金融市场都跟着出现一次严重的衰退。原来在股市、债市里边被吸纳的大量国际资本就要出来了,它往哪儿去呢?大宗产品市场就是它的一个大去处。那么,我们就得到这些年期货价格被拉高的原因了。现在铜价已经逼近一吨大概九千美元,现在油价已经到了104美元了,趋势都是在看涨,这就形成中国的输入型通胀了。

经济观察报:按照这个两个因素的话,今年的通胀还会持续上涨,而另外一方面,经济会直接下滑,最坏的情况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王建:就是滞胀。

经济观察报:这会不会导致经济出现较猛的紧缩,经济下滑初期,可能是一个平滑的曲线,但是它会不会在经过一个交叉点后,导致经济出现一个猛紧缩的现象?

王建:去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繁荣到达最高点,然后就往下走。去年我们的工业生产速度在6月份达到顶峰19.45%,到了11月份、12月份就到了17.3%、17.4%了,从19%掉到17%,掉了两个百分点以上,投资在三季度的时候还是在26%,在这上半年的时候,投资高峰也是出现在6月份大约增长是28%,但是到了年底的时候,12月份的投资增长率是19.6%,投资也下来了。

我注意到,新上项目投资也是一条下滑的曲线,将来会是什么呢?如果今年大量的项目在下半年集中释放,之后投资增长不上去,投资会受到进一步的抑制。原因在于,大量的项目上来的同时,形成了大量的产品投放市场,而需求不同,导致所有的产品价格利润都会往下跌,投资人对市场的前景不看好,就不会进一步投资,所以下半年的投资下降的幅度比去年还要多,新上项目肯定比现在掉的还要猛。

同时,美国次贷高峰是在今年6月份,从6月份到3季度这一段是还贷高峰,如果贷款还不了,导致次级贷泡沫破裂。次贷泡沫破会引发金融市场崩溃,美国的购买力会下降,中国的贸易增长率就减少了,这样对我们外部又是一次紧缩。

如果说需求加速下滑,导致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加速下滑就在今年下半年。

 1  |  2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