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鹏远:炒菜是随心所欲的搭配
人物介绍:前广告界知名人士。开小灶住家菜老板。
金鹏远小时候在北京房山乡下长大,家里有片自留地,种菜,养鸡养猪,每逢周三、周六摘了去赶集。那时候房前屋后的嫩茄子,掰下来就能生吃。长大了,记忆中的味道也越走越远。后来他辞掉体面的工作开了个饭馆,在文艺青年中小有名气。 他对食材很挑剔。“市场上有很多打了胆红素的鸡蛋,气孔处可以明显看到气孔分隔是紧贴到蛋壳上的,这样煮出来的蛋黄容易散,而圈养的土鸡蛋,颜色纯净不发乌,蛋清和蛋黄分隔清晰;花生煮后发黑而不是发白,否则是加了漂白剂;“腊八蒜”久泡不绿,可知是存放前照了X光;好的木耳颜色均匀,味道不刺鼻,掰一掰不易碎;有人说黄瓜苗好吃,其实是因为现在打催熟药,一根藤上结三五十根,过于密集了才摘了吃的。”
厨艺生涯中最让人怀念的阶段是什么时候?
上大学的时候吧。90年。那时候在宿舍拿煤油炉炒肉丝,火太小,实际上不叫炒了,叫烧熟。 你为什么要自己做饭? 我对味精和鸡精过敏,一般的餐厅吃完之后,基本上要跑四瓶矿泉水稀释。我肠胃也不好,如果吃到不好的油或者腐败的食物,立马会拉肚子。大家都害怕和我出门吃饭。
你美食理论依据从哪来?
吃得太多了,自己就能琢磨出来。北京基本上从人均2块钱的到人均8000块的馆子我都吃过。 受你父母影响大吗? 从小看他们做饭,但他们风格不一样。我爸做饭很精致,他有点像魏晋那时候的人,练书法做风筝,我妈就是那种节俭的人,带鱼贵的时候买小条的,焖到酥,一点不会浪费。
你会用菜谱吗?
很少。最近想要复原一些北京菜,我买了几本旧的菜谱。我觉得炒菜就是一种随心所欲的搭配,如果我们把它变成一项纯体力或纯脑力劳动的话,要做得多好看的话,其实就违背了我们吃饭的目的了,我们吃饭目的不就是吃饱吃好嘛。我去昂贵的地方,从来都不自在,为环境买单,就是神经病。
你是会到处搜集食材和调味料的人吗?
我和他们所谓的美食家完全不同。我对吃的理解,就是要在最家常的地方,吃出最市井的味道。我曾经给一本杂志写过一年的专栏,专门讲草根吃食,不是美味,是吃得舒服吃得饱的食物。我有同学回北京,所想吃卤煮,我说去北新桥吧,人家说不,我现在是PE了,去北平楼,还要包间,不喝二锅头,要喝号称1500美金的洋酒。这种人,我只好说拜拜了。
你妻子做饭吗?
从来不做。她就是煮个泡面的水平。
家里人最爱吃你做的什么菜?
牛蛙。我太太是个牛蛙控,要不拦着,一个人能吃4、5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