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 观察家 > 书讯 >
硅谷教父携新书来华谈创业(3)
导语:一百多年来,大多数商学院的课程他们所关注的都是如何管理和执行现有的企业,在全球这样的一个做法都是有效的。比如我们培养出了CEO、经理、董事等等,但没有哪一个商学院的课程当中讲到该如何帮助,如何管理初创企业

作者: 【美】 史蒂夫·布兰克  【美】 鲍勃·多夫
译者: 新华都商学院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那么,这两面有正反矛盾存在,我们看到这种矛盾怎么办呢?今天我们谈到这本书《创业者手册》,这也是我想跟各位分享的一个重点。首先从书名《创业者手册》来看,作者考虑到一个深层的问题,就是如何构建一个伟大的企业,创建一个伟大的企业,这实际上是一个蛮长期,而且蛮久远的一个想法。但是,如果读了这本书以后,你会发现内容和书名好象不是很吻合,书名看起来是比较大,比较宏观,实际上书里面讨论的内容比较具体,而且比较微观。其实我们更应该感觉到,这正是我们的作者史蒂夫·布兰克先生他的高明之处。他这样写,是因为他通过了研究,抓住了从无到有创建一个伟大企业的关键性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从一开始就在讲客户开发的模型,后面重点的讨论的是客户的探索跟客户验证的问题,而且这本书从前到后非常关心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根据市场的反映来快速调整一个初创企业的产品跟策略。刚才大家听到史蒂夫·布兰克教授的介绍。

创业者需要考虑这个事情,好象我们做企业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客户的问题,当然这可能是创业者特别要的,我觉得一般的大企业,像林兄卖微软,也应该会考虑到客户的问题,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客户是上帝,没有客户,你的创业也好,你的企业也好,一定是步向衰亡的。一个企业对创始人来讲,就好象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最开始的筹划,到不断的发展壮大,就像一个孩子不断的长大。当然,父母有一个普遍的心态,就是自己的孩子怎么看都觉得很好,不管别人看的顺眼不顺眼,对父母来讲,这个想法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在创业的过程里面,这样可能会出大问题。创建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考虑市场觉得你这个企业看的顺眼不顺眼,如果你只是考虑自己的顺眼不顺眼,市场不是这样想,你很难求得成功的。很多创业者,尤其是初次的创业者,产生创业的想法可能是因为发现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里面有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者是有一个可以创新的产品,新的技术等等。   

换句话说,他对于自己原有的领域熟悉,但是可能对市场不一定有把握。一种产品上的改进,或者一个新的产品,通过什么方式才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同,这对于创业者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问题。而《创业者手册》这本书就告诉我们如何获得市场的认同,把一个好的想法转化成为现实的市场占有率。那么,这本书中间分了很多的阶段,刚才史蒂夫·布兰克教授也介绍到了,从商业模式的假设,到走出办公室,检验产品的反响,而后验证商业模式,准备规模更大一点的销售,然后再落脚到产品的开发和产业的定位,这实际上多次尝试,快速调整的过程。刚才史蒂夫·布兰克教授几次的强调一点一点的走出办公室,了解客户的想法和需求,然后针对性的快速调整企业的产品和商业模式。   

一般来说,创业者一旦有了错误,必须及早的发展,及早的解决才能够来得及,否则会是很大的问题。如果等你把事情都铺大了,摊开了,这个时候再发现问题一切都完了。那么,本书的作者,反复的向创业者强调,我们相信他肯定是建立在他对大量创业实例研究的基础之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企业的错误成本,同时避免创业者眼高手低的问题。

创业的成功,说到底还是要靠踏踏实实的做事及去实践,要提高创业的存活率,一方面要依靠行之有效的创业理论和能力的教育,同时也要依靠创业者把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工作里面的一个能力。再好的理论如果只是纸上谈兵,那也是没有实际作用的。

积极推动国际先进创业理论在中国的实践,实际上是我们新华都商学院的办学理念和特色。我们学院将整个学院的教育方向锁定在创业、创新的领域,也就是希望提高中国创业者的素质和成功率有所贡献,同时也希望能够通过新华都商学院的能力加速我们华人伟大企业的创立。

各位知道新华都商学院创立开始就注重国际化的接轨,我们请到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教授全球的负责我们的战略研究,国际合作。此外我们也聚集了一批相当优秀的全球的创业创新教育领域的一些教授们和专家们。在创业创新这个领域我们是国内的先驱者,我们创业MBA的项目,是中国MBA20年来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个创业创新方向的MBA学位点,填补了国内创业和创新硕士教育人才培养的空白。创业MBA同时也整合了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的资源,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三导师,学术导师、企业导师和创业导师的制度,重点培养学生在创业以及企业发展过程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们设置了大量的实践课程,让学生不仅得到理论方面的提高,同时获得真正实际操作的经验和能力。   

新华都商学院作为一个专注于创业创新教育的商学院,还建立了创投基金和创业的孵化器,孵化园,为学生配备了创业导师,对于有创业前景的青年学生全程的扶持他的创业和发展。我们希望新华都商学院能够成为未来进“商业之星”起飞的首选平台和摇篮。

最后,我们相信随着史蒂夫·布兰克教授及其他创业理念的引入和推广,必然会对中国创业领域的很多的创业者带来积极和深远的推动作用。同时,我们新华都商学院也将积极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之中,希望通过我们的解读和教育,让更多的创业者能够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中灵活的运用与国际接轨的创业理论,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同时,也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谢谢大家!

顾文俊:谢谢郭院长,郭院长的演讲掷地有声,郭院长告诉我们,创业不仅需要激情,更需要理性,而创业的成功,落到地还是要脚踏实地。接下来要进入到圆桌讨论的环节,工作人员会简单的布置一下会场,我们会请几位嘉宾上台。

接下来就是圆桌讨论环节,有请各位。

林为千: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主持这样一个圆桌论坛,更重要我们通过不同的声音,来自不同背景的,有做创业的,有做天使投资的,我本人在云加速器负责整个创业孵化器这个项目,还有主流媒体,中国企业家这样一个商业大刊跟我们在一起,还有史蒂夫·布兰克先生。我希望每个人稍微介绍一下我们做的事情,想一下刚刚史蒂夫·布兰克大师给我们讲述的,我们在创业角度也好,在工作当中有没有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学到一些什么功课,我们每个人稍微分享5分钟左右。然后何老师,你这边也可以看看,我听说你是在大学的时候也创过业,也有一些很好的经历,也可以讲一下。

我们微软云加速器去年启动,是一个全球的创业孵化器,在以色列、印度、西雅图、中国北京分别做这个项目,我们一年做两期,我们找到早期的创业者,让他们进来我们的总部,他们会得到导师的帮助,免费的使用场地和资源,我们还提供了很多培训,不管是技术方面的培训,还有商业方面的培训,怎么建立微博营销,怎么雇人,怎么用人。我们第一期很成功的毕业出来10家公司,我们现在第二期有20家早期的企业,都是A轮之前的企业在我们的项目进行孵化。所以,我特别很深刻的有启发,听到史蒂夫·布兰克老师给我们讲课,这些东西的确是我们早期创业者需要的,我们这个孵化器也是希望我们通过这套理念好好的帮助我们的早期创业者,了解在创业的过程当中,怎么降低他们的创业风险和成本,在最短的时间找到他们的客户,找到他们解决的方案。

我记得在去年,我们跟郭老师,当时办了一个周末的活动,也是4个小时,有一些团队进来,一起学习这套理念。当时在最后星期日晚上结束的时候,有很多创业者当时就反思了我们整个周末的活动,跟大家分享,说到这套东西真的是非常好。有一个创业者说到,通过这个周末,他学到这套东西是希望他创业6个月之前就学到了,因为他前面走了很多弯路,他说起码可以省到2、3个月的时间,学到走出办公室,建立自己的客户,找到产品跟市场的对接。所以,我们加速器也是希望未来不断的用这套工具,这套方法,让我们周边的创业者能用最好的方法,最降低风险的方式做他们的项目。

我们有请下面每位嘉宾很快的分享一下他们现在做的事情,然后他们对刚刚史蒂夫·布兰克老师的讲课有哪些感想,或者是启发。

郭宇:大家好,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经验。我在去年4月份的时候正好在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读EMBA的时候,正好上史蒂夫·布兰克的课,给我非常大的启发,我现在走上创业路程的启发点就是那一天。之前的创业,我也是一直在做设计这个领域,从传统的产品设计,后来到美国做eBay,一直到百度,都是做用户的体验设计。现在设计师也成为一个创业的三大技能之一,就是设计、研发、市场。那时候一直想创业,想寻找怎么开始,史蒂夫·布兰克这本书的和他的课给了我很好的方法,创业就相当于在黑夜开的车子,你打开车灯,只能看到前面十米远的地方,要不断的看前面有没有万丈深渊。跟成熟的公司相比,就好象塞车,你的速度,你的效率,约定你能不能战胜对手。所以,创业是很艰难的事情。

同时,我做的加意网,是让大家能够用移动互联网的方式,让设计师,或者有创业的人快速分享一些灵感。后来延伸到轻公司,就是要考虑战略、商业和用户的积累,这个过程给我们启发也很大。我也利用一些时间,在我们这个设计圈内讲一些关于轻体验设计的一些模式和方法。整个这个流程和这个方法这本书对我用处非常大,所以我一直在实践过程中,我不断的也在看史蒂夫·布兰克的博客,也是不断的在学习,在验证,在摸索的过程中,谢谢大家!   

许昊天:大家好,我是二十一世纪天使投资的许昊天,我是85后,我们现在二十一世纪天使资本的业务是扶持初创型企业成长的一家公司。但是,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创业性的公司。我们这家公司从2011年初期3月份正式成立,正式开始从业天使投资这样的一个业务。一开始我们是从一个人开始做,非常有幸当时可以成为这家公司的总裁,具体执行具体业务。然而,我们其实是从一个人,没有任何的行业的资源和没有团队,没有各方面的项目的来源开始做起的。

所以说,其实我们所面对的很多的一些问题,其实是和很多的这样一些创业企业是类似的,甚至比很多一些创业企业做的事情都还要难一些,因为其实做天使投资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为你需要各方面的资源去扶持这样一些企业,你需要好的渠道去找到这样一些优秀的项目,你需要好的这样一个团队帮你执行各方面。其实我们所面临的很多问题都和大家非常类似。

我们一开始也是做了非常多的尝试,比如说我们一开始做了江苏省的整体的高校的创业大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些创业大赛锻炼我们的团队,可以拿到很多项目。然而,这个尝试我们很快发现是有问题的,之后我们又做了线上平台,发现可能也是有一些问题,之后我们做了像创业影院这样的一些事情,它是一个线下的第三方的创投的对接的平台。我们是从2011年中旬之后开始做,到现在我们已经做了超过100场的行业沙龙或者是项目对接的这样一些活动。我们通过做这样的一个平台,其实达到了我们在创业路上的很多的一些目标和里程碑。比如说去打造我们这样的一个创业团队和任何的其他创业公司都是一样,创业团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就是投资的团队。比如说行业的资源,比如说项目的渠道。其实我们都是在从事某一件事情的时候达到了这样一个目的,从而使我们这家公司得到了非常好的运转。

结合史蒂夫·布兰克这本书来说,我们也深有体会。其实在创业的过程当中,你会去面临很多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可能最确定的就是那些不确定性了,所谓的就是说,你肯定会遇到问题。然而,如果一个创业人,或者创业团队正确的去面对这样的一些问题,去预知这样的一些问题,并且勇敢的解决,勇敢的否定自己。像史蒂夫·布兰克说的,一开始你会有很多假设,但是不一定你需要去非常固执的坚定这些假设,一条路走到黑,而是你要不停的试错,调整自己的方向,直到最后的光明。

 一方面其实我和大家也非常类似,我们也是一家创业的团队,另外我也是一个天使投资行业的一个投资人。所以说,我会更多的站在大家的角度去考虑大家所在做的很多一些事情。谢谢!  

林为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到,我们的嘉宾很有意思,我们从50到85后,我觉得这种创业论坛,我们可以看到这么大的年纪的差异,但是我们都在追求一个事情,怎么样在创业上面走出去,然后做成功。我们刚刚看到郭总可以说是史蒂夫·布兰克的学生,我是第一次在中国听到在讲这种轻创业,轻设计的,还有这么丰富的用户体验背景。许总这么年轻,中国最年轻的天使投资者,如果今天有人需要找投资,接下来可以找许总对接一下。最后由何老师代表主流媒体跟我们分享一下。 

已有0人参与

网友评论(所发表点评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观点)

用户名: 快速登录

相关产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