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不是法外狂徒 监管背后的风险警示

2025-08-21 10:56

近期,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和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证监会)就稳定币相关市场波动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公众对稳定币相关的市场波动保持谨慎,避免仅因市场炒作或短期价格走势而做出非理性投资决策。

正如《读,写,拥有:区块链引领智能新时代》中揭示的:区块链领域始终存在着“计算机文化”与“赌场文化”的根本对立。“计算机文化”将区块链视为一种“工具”,就像电脑可以用来创作与设计,它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效率;而“赌场文化”则是将其当作“赌场”,更关心代币价格的涨跌起伏,追求“低买高卖”快速发财。

当前的监管举措,正是对“赌场文化”中潜在的巨大风险发出明确警告。当前环境下,《读、写、拥有》中关于有效监管代币、引导技术回归使用价值的论述尤为值得关注,为理解监管的必要性和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高贵的思考框架。

下文摘自《读,写,拥有:区块链引领智能新时代》,2025年6月出版

“计算机文化”与“赌场文化”

在区块链领域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一种文化视区块链为构建新网络的一种方式,这一点在本书中多有阐述。我称其为“计算机文化”,因为它关注的是区块链如何为新的计算运动提供动力。

另一种文化则主要关注投机和赚钱。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仅仅将区块链看作创造新代币进行交易的工具。我称其为“赌场文化”,因为它本质上就是赌博。 

各式媒体报道加剧了对这两种文化的混淆。

区块链网络的透明性和代币的全天候可交易性意味着记者、分析师及其他人可以从其大量的公开信息中汲取写作素材。遗憾的是,许多新闻报道几乎只关注价格走势等短期活动,而忽视了基础设施和应用开发等长期主题。财富得失故事充满戏剧性又易于解释,更能吸引眼球。

与此相反,技术发展故事则更为复杂且进程缓慢,需要一定的历史背景才能理解。

赌场文化是有问题的。它断章取义,用营销语言包装代币,且鼓励投机。负责任的代币交易所提供托管、质押和市场流动性等有用的服务,而那些不负责任的交易所则鼓励不良行为,鼓动人们大肆挥霍资金。 

其中许多代币交易所都是离岸经营,提供杠杆衍生品和其他投机性金融产品。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它们甚至可能是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

代币监管

在代币监管领域,最常被讨论的是证券法。金融法规复杂多变,且因司法管辖区域不同而各异,不过证券法及其与代币之间的关系是值得简要讨论的。

当代币被归类为证券或在证券交易中被出售时,它将受到证券法的约束。这些法律大多制定于20世纪30年代,远早于信息技术革命。运用这些成文法将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使得用户难以甚至不可能直接交易代币。如果不对这些法律进行修改、澄清或缩小其解释范围,那么被归类为证券的代币交易,通常需要通过已注册登记的证券经纪人和交易所等中介进行处理,而这就是一个再中心化的过程,将会破坏去中心化技术的大部分价值和潜力。

代币要想发挥其潜力,就不能被当作传统证券并在现有证券法律体系下被监管。这个体系是为一个使用某种模拟工具来代表公司股份凭证的世界而设计的。区块链网络只有在能够提供与现代技术相匹配的、先进的用户体验时,才能与企业网络竞争。过多的桎梏只会扼杀这一新兴技术的生命力。

好消息是,监管者和区块链建设者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

证券法试图消除与公开交易证券有关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市场参与者对管理团队的信任需求。区块链建设者则试图消除集中的经济和治理权架构,从而减少用户对其他网络参与者的信任需求。虽然动机和工具不同,但信息披露制度和网络去中心化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消除信任需求。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普遍认为,“充分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提供经济动力的代币应被归类为商品,而不是证券。

将互联网时代之前的法律先例应用于现代网络,会留下灰色地带。

在美国,这为不良行为者和不遵守美国规则的非美国公司提供了显著优势。不良行为者走捷径实现去中心化,他们早早发行代币,这促进了其自身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正直诚信的参与者花费巨资聘请律师,以判定其项目“充分去中心化”,这与那些不这样做的人相比,就形成了竞争劣势。如今的形势非常复杂,以至于监管者本身也未就如何划定界限达成一致。例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曾表示以太坊代币是一种证券,但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则将其视为商品。

理想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能够明确区分证券和商品的判定标准,并为新项目提供一条可以充分去中心化的路径,以便能让它们以商品的身份受到监管。

所有权与市场密不可分

一些政策制定者提出了相关规则,这些规则将有效禁止代币,进而会禁止区块链网络。如果代币纯粹是为了投机而存在,那么这些提议或许是合理的。但是,正如我在这里所论述的,代币的真正用途是作为关键工具来支撑社区拥有网络,投机只是代币的一个副作用而已。

因为代币可以像所有可拥有的东西一样进行交易,所以很容易被人们视为纯粹的金融资产。然而,设计合理的代币其实具有特定用途,包括作为原生代币刺激网络发展和推动虚拟经济。代币并不是区块链网络中的小摆设,也不是可以轻易剥离和丢弃的无用部分。相反,它是区块链网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除非社区拥有代币,否则社区所有权是无法实现的。 

有时人们会问,有没有可能在获得区块链网络益处的同时,通过法律或技术手段禁止代币交易,从而消除任何投机迹象。但要知道,一旦禁止了买卖行为,实质上也就剥夺了所有权。即使是如版权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其所有者也有权自行决定是否进行买卖。没有交易就意味着没有真正的所有权,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禁止代币交易还会影响区块链的有效运用。区块链网络需要代币激励机制来推动验证者运行网络节点,而运行这些节点是需要花费一定成本的。与企业网络通过募资、股票期权和经营收入来支持其运营和发展不同,区块链网络依赖代币来筹集运营和发展所需的资金。如果代币没有相应的市场及交易价格,那么用户就无法购买代币来访问网络。他们也无法将代币兑换成美元或其他货币,这就很难以至于不可能使用代币来激励网络参与者,这一点在第九章和第十章中都有所提及。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可以在没有代币和代币交易的情况下设计无须许可区块链网络的方法。如果有人声称可以做到这一点,那就请你对此持怀疑态度。

一个有趣的问题是,是否存在一个既能压制赌场文化又能鼓励计算机文化的混合方法?

有一种提议是,在新的区块链网络首次发布后的某个固定时间段内,或在达到某个里程碑目标之前,应该禁止代币转售。代币仍然可以作为促进网络发展的激励手段,但在交易限制被解除之前,代币持有者可能需要等待数年时间,或是等到网络达到一定门槛。 

一些区块链网络正在自我施加此类限制,美国和其他地方也提出了立法提案,要求强制实施临时代币限制。这将允许区块链网络使用代币激励作为与企业网络竞争的工具,并鼓励代币持有者专注于创造长期价值而非短期炒作。里程碑目标还可以与“充分去中心化”的监管目标相挂钩,以满足证券和其他监管体系的要求。 

需要明确的是,该行业的确需要进一步的监管,但这种监管应侧重于实现政策目标,如惩戒不良行为者、保护消费者、维护市场稳定以及鼓励负责任的创新。这事关重大。正如我在此所论述的,区块链网络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够重建开放、大众自主互联网的技术。

有限责任公司:一个监管成功的案例

历史表明,明智的监管可以促进创新。直到19世纪中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架构是合伙制。在合伙企业中,所有股东都是合伙人,并对企业行为承担全部责任。如果公司出现财务损失或造成非财务损害,责任就会穿透公司的保护罩而直接落到股东身上。

早在19世纪初,有限责任公司确实存在,但非常罕见。成立有限责任公司需要特殊的立法,因此,几乎所有的商业企业都是家庭成员或亲密朋友等彼此深信不疑的合伙人之间紧密合作的结果。这种情况在19世纪30年代的铁路热潮及随后的工业化时期发生了变化。铁路和其他重工业需要大量的前期资本———这超出了小团体力所能及的范围,即使这些团体非常富有———需要新的、更广泛的资金来源,来为世界经济的转型提供资金。

正如你所预料的,这场变革引发了争议。立法者面临着将有限责任作为新公司标准的压力。同时,怀疑论者认为,扩大有限责任将会鼓励鲁莽行为,实际上是将风险从股东转移给了客户和社会大众。

最终,各派达成共识。工业界和立法者达成合理的妥协方案,制定了法律框架,使有限责任成为新的标准。这也促成股票和债券等公共资本市场的诞生。这些创新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奇迹。我们看到,技术创新推动了监管的务实变革。

正如工业时代的企业有新的组织需求一样,今天网络时代的企业也有类似的需求。企业网络将旧的法律结构(如C型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附加到新的网络架构上。这种不匹配是企业网络存在诸多问题的根源,包括它不可避免地从吸引模式转向榨取模式,以及将众多贡献者排除在网络之外。为了能让人们充分协调、合作、协作和竞争,这个世界需要新的、数字化的原生工具。

区块链为网络提供了一种合理的组织结构,代币则是天然的资产类别。政策制定者和行业领导者可以像他们的前辈为有限责任公司所做的那样,共同努力为区块链网络找到正确的行为规则。这些规则应当允许和鼓励去中心化,而不是像公司实体那样默认实施中心化的治理方式。在鼓励发展计算机文化同时遏制赌场文化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希望聪明的监管者能够鼓励创新,让创始人专注于他们最擅长的事情———创造未来。

赌场文化不应拖累计算机文化的发展。


推荐阅读:

《读,写,拥有》

区块链绝不是加密货币的代名词,它将为整个互联网参与者赋能,从我们日常使用的社交网络,热衷的网游,到粉丝协作式创作的网文、剧本,再到低费率、可内置审计的金融基础设施,基至包括银行卡网络和支付处理商等系统。《读,写,拥有》描绘了一个更友好的互联网愿景,并给出了实现这个理想的详细路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