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的信心:为何我们高买低卖?

2025-10-29 14:28

如果说有一项决策最挑战我们的直觉和天性偏见,那就是投资。例如,股价会随着大众信心的提升而上涨。其结果便是,我们(有些人可能会说这是非理性的)最想投资的时候,恰恰是价格处于顶峰之时,而非价格处于低点、获利机会最大的时候。当股价最实惠的时候,我们却最恐惧,几乎无法想象前方会有光明的未来。所以我们不会踊跃进场,而是转身逃离。

因此,对于投资者,以及那些受托代表他人将资本投入新工厂、新业务和新市场的企业领导者而言,若要成功,就必须克服那种与生俱来的信心冲动,否则这种冲动会驱使我们在最高点买入、在最低点卖出。

这正是我写本书的原因。我相信,如果我们能理解信心究竟是什么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我们就能做出更好的选择。经过多年研究,我相信,我们的确定性和控制感不仅是推动金融市场的无形之手,也驱动着我们周遭的世界。简而言之,我们—无论是投资者、企业领导者、政策制定者还是装配线工人—都依感觉而行。

许多人轻视感觉,不将其视为决策中的一个因素。例如,投资者常常难以处理像感觉这样的定性因素,认为它们过于情绪化而无实用价值。相反,他们着眼于企业盈利、销售和其他数据,相信这些数据更客观,因此也更可靠。此外,他们利用这些数据来预测市场的未来,希望通过准确预判前方走势来赚钱。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忽略了两个重要因素。

其一,未来本质上是未知且不可知的。因此,那些通常被称为预测或预言的,充其量不过是纯粹的想象。是的,它们可能充斥着客观的数据衡量标准,但线性趋势外推法所预示的确定性绝非真的确定。所有这些都无视了未来真正不可预测的本质。

其二,更糟糕的是,投资者未能意识到,他们自身对未来的想象是具有反射性的。它完美地映射出他们个人和集体的感受。

当我们充满信心时,我们想象的前方是光明、确定的未来。当我们感到脆弱时,我们想象的前方是黯淡且不可预测的未来。改变我们展望的前景的,并非未来的变化本身,而是我们想象那个未来的方式。重申一次,未来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始终是未知的。

与其抗拒这一点,不如接受它,并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与大众的想象到底在告诉我们什么—它们揭示了我们及他人的感受。要记住,正是这种想象和感受,最终驱动了我们的决策。

在风险管理方面,这一点尤其正确。太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只为我们想象的那些风险做计划。然而,历史一再向我们表明,最重大的危机往往不仅源于“盲点”,还来自我们不愿意去设想的那些与我们当前信心水平相反的结果。我们不仅没有看到灾难将至,而且根本没有去寻找它。在信心的顶峰,我们根本无法想象未来会发生任何坏事。

这已经够糟了,但随后,一旦灾难袭来,我们的信心水平崩溃,我们就会过度补偿。我们会高估前方的风险。对于大多数风险管理组织而言,其结果就是他们永远都在追着自己的尾巴跑。组织应该为他们能想象到的情况做计划,与此同时,也为他们无法想象的情况做好准备。

正如我将在后面分享的,我们的感受、我们告诉自己和他人的故事、我们的欲望以及我们的行为之间,存在着清晰且一致的联系。信心的变化所改变的,远比我们意识到的要多。其结果是,这些多重连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行为及其原因。借此,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管理我们的投资组合和业务,还能更好地管理我们的生活。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大胆的承诺,但自本书英文版出版以来,我收到了许多投资者的来信和电子邮件,他们告诉我这本书如何改变了他们看待金融市场的方式以及他们自身的买卖行为。企业领导者分享了他们如何将书中的概念应用于市场营销、招聘和战略规划。体育教练分享了这一框架如何帮助他们提高运动员的表现。医院管理者用它来减轻患者压力并改善手术结果。此外,还有一些人发现这本书有助于他们应对日常生活中的挑战。

如上所述,我写这本书是为了帮助他人做出更好的决策。借着中文版的发行,我希望本书能惠及更广大的读者。此外,我渴望了解这一框架被应用的新方式及其为他人的生活所带来的改变。


2025年9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