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贾樟柯:《二十四城记》的历史和实验(1)

  
作者:刘溜
发布日期:2008-05-27
 1  |  2  |  3  |  4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刘溜 离14日动身去戛纳还有两天,虽是周末,贾樟柯工作室里一片繁忙。中午贾樟柯没有去吃午饭,他说吃饭会让人犯困。他的《二十四城记》作为惟一的华语片入围戛纳竞赛单元,与著名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史蒂芬·索德伯格一同角逐金棕榈。自《小武》以来,他的每部片子都能得到三大电影节的关注。

贾樟柯是那种少见的对自己作品有着极强阐释能力的创作者,当他谈论自己的作品时,常常像一名社会观察家那样侃侃而谈。这一次,他的题材是国营老厂拆迁,《二十四城记》,让人想到《二十四史》和《史记》,贾樟柯的设想是,将那些细小而珍贵的个人记忆,最终汇成工人的群像及工厂的断代史。

《二十四城记》是一部关于420厂的记忆。1957年为避朝鲜战争,420厂从沈阳迁至成都。这家造飞机的工厂,属于国家直管的军工厂,最多时有三万工人、十万家属。工人无论来自天南海北,不管是从上海分配过来的,还是成都本地的,到了420,就得讲厂话,即东北话,形成了一种很独特又很封闭的工厂文化。420厂地处成都市二环边上,占地四十亩,以前叫东郊,现在则是非常中心的地带,2008年工厂再度搬迁,原来的厂区被房地产公司买下,新开发的楼盘取名“二十四城”。

“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它们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半个世纪,有非常珍贵的工业的记忆,但真的拍一部电影去面对这个记忆,实在太少了,好像无人问津一样。”

 1  |  2  |  3  |  4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2001-2008
网站技术支持:北京海市经纬网络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