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樟柯:《二十四城记》的历史和实验(2)
为了打捞这些记忆,去年贾樟柯曾多次到420厂采访工人,加上剧组采集的其他讲述素材,整理出来的采访笔记长达40万字。贾樟柯还邀请了成都女诗人翟永明共同编剧,以弥补他对成都生活经验的缺乏。有了如此充足而细致的准备工作,《二十四城记》不必再像《三峡好人》那样只能以外来人的视角旁观当地人的生活变迁——这一点无疑是《三峡好人》的最大遗憾。
电影中的讲述者共有八人,包括五个真实人物和三个虚构人物。剧情片的纪录化,纪录片的剧情化,是贾樟柯一贯的手法。而将纪录与剧情糅合到一起,对他来说是全新的尝试。
纪录部分包括五位工人的口述,“电影开始一个老工人就讲,他这几十年没有休息过,从东北转移到成都的第二天就上班,过年是开门红,五月是大战红五月,七八月是战高温夺高产,九、十月是向国庆献礼,到元旦又开门红,一年四季就是这样子”。除此外,还有工厂拆迁的渐进过程,是如何一天天从工厂变成楼盘的。
相关文章
more
- 疯狂门票 | 2008-05-27
- 震裂商品房 谁负责? | 2008-05-27
-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 2008-05-27
- 乔布斯苹果:“残忍的完美” | 2008-05-27
- 海尔确认欲接盘通用家电 并购方案正在论证 | 2008-05-27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