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交响乐团的回想(1)
吴洪森
11:24
2010-06-01
订阅
 1  |  2  |  3  |  4 

费城交响乐团1973首度来华

吴洪森/文 2010年5月7日,朋友邀请我到世博会文化中心观看费城交响乐团演出。

当我坐到场子里,看见舞台前方所悬挂的费城交响乐团巨大标牌,突然想起,这是我平生第二次观看费城交响乐团的演出了。

上一次是1973年秋天。

37年前,中国还处于严酷的文革之中,反帝反修是报纸和广播每天必谈的主题,反帝就是反美帝国主义,反修就是反苏联修正主义。我们每天都被教育,要以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立志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不但要扫荡中国的封、资、修,消灭一切企图复辟的阶级敌人,还要去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在帝国主义统治下过着水深火热生活的人民。

突然,1972年初,尼克松来访了。党和政府,从上到下层层传达的解释是:美帝国主义到中国来投降了。

尼克松访华所产生的震撼还没过去,一年半之后,《参考消息》通过转译外电的方式披露了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即将来华演出。这是西方世界第一个来华演出的交响乐团。

从文革爆发开始,交响乐一直是被作为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象征来批判的。

文革之前,我不知道交响乐是什么,我家没收音机。文革中,我才从大批判大字报的文章中知道了有种音乐叫交响乐。那是一种把各种管弦乐器合在一起演奏的音乐,还有一个人担任演奏的指挥。

1968年夏,我大弟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的密友赵耀武,悄悄告诉我,他在他姨夫的储藏室里发现一个带唱机的落地收音机,还有一些老唱片。

“哇!那我们去听听。”

文革前,我所住的小街有个做理发员的街坊,曾向朋友借来留声机在家播放新出不久的塑料唱片,在小街上引起轰动,她家窗口挤满了好奇的脑袋,甚至连成年人也忍不住好奇心,站立在孩子后面观看这新奇玩意。

三天后,借来的留声机必须归还,小街仿佛丢失了一件重要的东西。

赵耀武的姨夫杨文熊在交大做讲师,姨妈在华东纺织大学任助教,家在黄浦江边的石库门房子里,离我们小街没多远。他们家有落地收音机是理所当然的,而我们小街,有台式收音机的也没有几家。

赵耀武原来并不住在我们这个穷区,他属于地段比较好的静安区,文革开始后,因为家庭成份问题,他妈怕他受欺负,另外一方面,姨妈的两个孩子很小,需要人照看,就把赵耀武转学到姨夫家来了。

“带你们去听可以,一定要十分小心!出了事情不得了。”赵耀武特别叮嘱道。

我们商定每天午饭后,我和大弟以及邻居永海分别到他姨夫家。这时间,爱监督敌情爱打小报告的里弄老太太们午睡了,我们可以趁机潜入。

他姨夫家在二楼,穿过石库门长长的过道,经过两三户人家,到楼梯口,上了二楼转弯又经过经过两户人家的门口,才到达二楼最后一户人家,就是他姨夫家。

悄悄进门,等人到齐后,赵耀武打开楼梯斜坡做成的储藏室,搬掉了外面的杂物,隐藏在最里面的落地收音机就暴露出来了。 

我们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把落地收音机挪到厅里,再把隐藏在储藏室里的一叠胶木唱片拿出来,这是我第二次见到胶木唱片,第一次是66年炒家风潮中,我们经常看到红卫兵把抄出的唱片,扔在地上用脚踩或者扔到火里烧。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