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城交响乐团的回想(3)
吴洪森
11:24
2010-06-01
订阅
 1  |  2  |  3  |  4 

和1973年我所看到的演出一样,费城交响乐团2010年5月7日在上海世博会的演出,也是以演奏中美两国的国歌开场。

不同的是,这次是他们单独演奏,上次则邀请了中国军乐团配合演奏。当报幕员宣布演出开始,紫红色的帷幕徐徐展开,中国军乐团成员,身穿白色军乐团制服,手持金灿灿铜管乐器,在舞台后部排成两排,显得威武气派。国歌奏起,观众自动起立。中国国歌奏完,紧接着是美国国歌,中国观众依然站立着表示出了应有的礼貌,也许是看到台上的军乐团都在演奏美帝国主义国歌,观众意识到站立着不会犯政治错误。

这次由费城交响乐团独自演奏中国国歌,他们去掉了几个短促停顿,使得《义勇军进行曲》战斗性减弱了,却表现得华丽典雅和大气。当我象37年前一样,恭恭敬敬的伫立着聆听费城交响乐团演奏中国国歌的时候,心里不由感叹,为什么我们的国歌也是美国的交响乐团演奏得好听呢?而37年前聆听费城交响乐团演奏中国国歌的时候,我没有任何想法,只是内心莫名其妙的激动和感动。如果说有什么想法的话,那就是有着一份骄傲:美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全球领袖,也不得不演奏中国国歌了。

费城交响乐团每次来华演出,都会邀请一个中国演奏家一起参与演出。这个惯例不知是否1973年首次来华演出形成的。那次参与演出的是钢琴家殷承宗。殷承宗是文革期间最走红的演奏家,是江青的御用钢琴师。他配合费城交响乐团演奏的是钢琴协奏曲《黄河颂》。这是一首作为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献礼作品。

说实话,我一点也不喜欢殷承宗的表演。他的身材过于肥胖臃肿,却偏偏很不知趣的在钢琴上狠命的死命的不断扭动,他那样疯狂的敲打琴键,似乎对钢琴充满了仇恨。

他幅度过大的动作,姿态过于夸张的表演,让人看了感到痛苦,不舒服。以至于我无法静心去听他钢琴的声音。

他是过于刻意表现黄河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力量了。而我所理解的洗星海的《黄河颂》不是这样的。这首基于光未然作词基础上的交响乐,原词核心部分的第一句就是: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再看洗星海的作曲,分明表达的是在高山上看黄河的感受,是深沉舒缓的抒情。

尽管整个大礼堂的观众都屏声息气静谧地观看着演出,我还是忍不住侧转头来,对身旁的……

回忆到这儿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当年我不是一个人去看费城交响乐团的演出的,坐在我旁边的还有我的小弟。

当年的票子那么紧张,我父亲是绝不可能弄到两张票子的。

那么这票子是哪儿来的呢?

我明白了,是我小弟洪康的提琴老师给的。

洪康的小提琴老师名叫李明,是当时上海电影乐团首席小提琴。

洪康12岁那年,到上海海员俱乐部观看演出,他看到台上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少年表演小提琴独奏,非常羡慕,从此就梦想自己将来也会拉小提琴。

两年后,他在同学家里玩,听到窗外传来动听悦耳的提琴声,他忙问同学,这是谁在拉小提琴?同学告诉他,是邻居在拉,邻居是上海电影乐团专门拉小提琴的。

“是吧?!”

小弟获知这消息振奋之极。从此每天放学后都去同学家,只要李明拉琴,他就伏在李明家的窗外听。

就这样他和李明认识了,也和李明的妻子认识了。

李明的妻子没工作,在家带两个孩子,一个5岁,一个3岁。小弟经常主动帮李明妻子跑跑腿,还帮忙做点家务,深得李明妻子喜欢。李明妻子知道我小弟想和李明学小提琴,就开口对李明讲,李明答应了。

小弟简直是欣喜若狂,正好那时候我已经调到九江钢厂当工人,有了工资收入了,就凑钱给小弟买了一把私人转让的,价格30元的小提琴,这把琴经过李明检验,可以用来学琴。

为了表达对李明的感谢,我有时就从江西带些笋干、花生之类的土特产给李明,有一次还请厂里去景德镇出差的采购员买一套漂亮的青花餐具送给李明。

李明知道我在上海,为了表示感谢,就弄了两张票子给小弟和我去看,情况一定是这样的。

李明生前我曾经见过他一次。杨文熊听说我小弟的提琴老师是上海电影乐团首席提琴手,就想和他商量能否让自己的7岁的大女儿也跟他学琴,于是经我小弟传话,他们相约在我家见面。

那天上午十点,李明先到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李明,也是最后一次。

他将近四十岁样子,瘦瘦的脸,高高的鼻子,洁白的衬领外是笔挺的哔叽布中山装,中山装外面又套着一件毛蓝布工作服,显得柔和含蓄,巧妙的把中山装的严肃刻板给冲淡了。在那个男女服装千篇一律,非蓝即黑的年代,居然有人那么巧妙的在穿着上突围。

我们家属于社会底层,四个孩子中,唯有我小弟具有优雅文静的风度和气质,也很善于穿着和搭配衣服。我想这就是音乐和老师李明的影响。

很多年之后,1998年,香港电台记者陈笺为我创办《香港》而采访我,问我在香港这样的商业环境里,为什么这样热衷于文化事业,我回答说:文化使人美。

我作出这个回答的时候,脑海里浮现出的就是李明和具有雍容端庄,典雅高贵风度的刘雍母亲。

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依然无法和鲜活的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相比;而具有美的气质的人,又来自于长期的环境影响和文化熏陶。

李明出身于音乐世家。他16岁那年同时考取了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电影乐团。中央音乐学院的主考老师是吕明,吕明是洗星海的学生。他给予李明非常高的评价。可是因为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去北京学习的费用,他父亲要求他去上海电影乐团,因为进入上海电影乐团,他不是作为学员,而是演奏员,立即就可以拿工资了。

对此,李明终生抱憾。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