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试探性松动(4)
四、以“紧货币、宽财政”的政策组合防范经济回落与通胀
中国正面临着经济增速下滑与通胀压力高企并存的双重困境,而以紧货币政策防通胀、以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防滞胀——即“紧货币、宽财政”的宏观调控政策将成为我国最合理有效的政策组合。这一组合既适应当前形式变化,又是能源价格改革导致通胀显性化后的必然要求。
具体而言,宽松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税收与支出这两个方面。税收方面,为保护民族产业,政府可能提高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以及调整个人所得税负。未来,如果投资增速下滑显著,政府也可以通过推进消费型增值税,以提高投资积极性。此外,资源税也是政府的有力的调控工具之一。特别是在能源价格逐步正常化之后,政府推出资源税的可能性很大。在支出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于灾后重建和保障民生的财政支出。今年可谓是中国的灾难之年,年初雪灾损失1111亿,5月又遭地震灾害损失超过3000亿,紧接着洪涝灾害又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00亿元。可以预见,灾害将被动地增加中国的国内需求,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抵消出口下滑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放缓。政府的财政支出,还可以用于基础设施与廉租房的投资、加大农林牧渔等关系人民生计的产业投入、以及增加对于低收入人群的补贴等。较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基础设施依然落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存在较大改善空间。美国的铁路密度是中国的近3倍,我国西部的公路密度仅为东部的五分之一。政府在这些方面的支出,既可缓冲经济快速下滑,又可以引导调节通货膨胀,加强稳定社会,可谓一举多得。
数据来源:CEIC
而紧货币政策,考虑到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上调空间不大,以及经济增长可能持续下滑,则提高利率防范通胀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下半年有可能放松对银行信贷的紧缩。汇率政策而言,综合考虑人民币升值对出口部门的压力和保障就业的需要,下半年人民币升值速度应该放缓。
但是,让人担忧的是:二季度的GDP平减指数高达9.1%,为10多年来历史新高。而二季度CPI同比上涨7.8%,比一季度下降0.2%,降幅不算明显;相反,PPI同比上涨8.4%,比一季度反倒上涨1.5%,PPI快速上涨表明企业的成本增长、利润下降的压力加大。由此判断,今年的经济偏热的程度并没有很大的缓解。故即便预期宏观调控会有所放松,但也不能指望这种放松会很迅速,或放松的幅度会很大。相反,在经济仍存在偏热倾向下,宏调的松动也只能是逐渐的,和试探性的。
(周春生为长江商学院教授,冯科为北京大学经济所房地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 财政部3亿元急救奶农 | 2008-10-09
- 美财政部考虑注资控股多家银行 | 2008-10-09
- 全球央行一致行动,中国央行松动货币政策 | 2008-10-08
-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 2008-10-08
- 美联储财政部再次采取措施帮助金融市场 | 2008-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