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11-08
翁仕友
订阅

黄小虎:农地经营权抵押是大方向(2)

 1  |  2  |  3  |  4 

“两田制”产生有它的背景,就是种田亏损,农民把土地视作包袱,撂荒现象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把农民土地集中起来搞规模经营,不能简单地说它一点积极意义都没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普遍发生的是强行集中,而且不给农民任何补偿,实际上是侵害了农民的利益,最后中央发文件禁止搞“两田制”。

还有一种形式叫“返租倒包”,就是从农民手里把地租回来,然后再发包给大户或企业搞特种农业、生态农业等,从而吸收农民打工就业。问题在于,这里起主导作用的是地方政府、村集体或各类企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容易受到侵犯,所以中央也不提倡。

总的来说,流转是个必然趋势,但是流转需要条件,具不具备这个条件谁说了算?要由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农民说了算。这次三中全会关于农地问题,基本上是重申以往的,比如“三个不得”——不得改变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利益,这些原则其实过去都有,这次很明确地进行了集中概括。

EEO:在这次会议召开前,很多人认为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会放开,但实际上中央仍有顾虑,并没有将此放开,你是如何看待的?

黄小虎:承包经营权的抵押,大家议论比较多,但这次中央还是没有放开。对此,可能要放到上面说的大背景来看,因抵押而产生的流转,对农民来说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他拿这个地抵押是为了发展生产,并不是不要土地。一旦遭遇风险,没有能力还贷,银行把地收走了,农民又没有其他谋生手段和门路,就可能十分悲惨。因此中央在这个问题上比较谨慎。

我个人认为放开是迟早的事,为什么呢?经过30年改革开放,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农村按统计还有5亿劳动力,其中1.5亿在乡镇企业,四五千万在从事各种各样非农经营,因此在统计上务农的农民近3亿。但是事实上,在这3亿人中也有相当数量已经不务农了。具体表现在农民工,2007年已有1.5亿。在八九十年代,农民工多属“兼业型”或“候鸟型”。但是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离土,还有相当一部分不仅离土也离乡。如果政策得当,会有更多的人切断与土地联系。相应地,可以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留在农村集中了较多土地的人,要发展现代农业,得增加投入,钱从哪里来?如果能拿地到银行抵押,就可以筹集到所需的资金。山东枣庄农民自发成立合作社,发展规模经营,碰到的问题就是缺少资金。如果解决不了,合作社就搞不下去。枣庄市用变通的办法,帮合作社解决了资金问题。但目前大环境还是不允许,他们还是担着风险的。下一步能否坚持下去,还可能存在问题。

EEO:一旦放开农地经营权抵押,会不会有农民因为无法还款而失地?

黄小虎:也会,但是这个情况不会太多。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可以制定专门的救助办法,银行提供抵押的时候也要加强评估分析,问题应不难解决。不要因此而不敢放开,这是我个人看法,我相信这一步迟早会迈出去。

 1  |  2  |  3  |  4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2001-2009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