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虎:农地经营权抵押是大方向(3)
集体建设用地放开:倒逼综合改革
EEO: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是另一个关注焦点,在三中全会召开前,各地方政府积极推行,并出台了很多地方规章。你认为《决定》对此会有哪些规定和突破?
黄小虎:集体建设用地是个很大突破,当然这种突破,方向昭示的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因为目前放开的范围很小,就是城镇规划区之外。实际上,城镇规划区之外的集体建设用地大概占整个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到5%,这个量很小,特别是建制镇之外的纯农区,用地矛盾并不一定很尖锐,矛盾尖锐的是大中城市城郊结合部。
这个问题要回过头来看,在相当长时间,学者政策研究者建议,要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平等的权力,但是始终没有放开。原因可能是两个担心。一个是建设用地和农地的级差收益很大,担心农民在利益驱动下把农地变成非农地,耕地保护难度就更大了。
再一个担心就是现有的城乡利益格局会改变。近些年城市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农村、农民的贡献。城市建设投入的大量资金从哪里来?其中相当数量是从农民土地上产生的:一是出让收入,征地以后,经过初步开发,然后可以到市场上挂牌出售,收入巨大;二是城市建设需要大量银行贷款,贷款需要抵押,抵押物往往就是土地;三是分税制改革后,属于地方的税种如建筑税、房地产税,这个税怎么增长?很显然只有大兴土木才能财源滚滚,所以地方政府热衷于房地产开发。这就叫“土地财政”、“土地金融”,而一旦将其切断,很多城市的建设就得停。如果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政府不能随便征地,那么可能带来地方财政的巨大压力问题。所以说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单纯土地制度问题,还涉及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甚至政府职能、干部体制,等等。在相关改革没有到位情况下,放开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城乡利益关系会有重大调整。对此,中央决策层表现得十分谨慎。
EEO:如果放开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势必会影响城市政府的土地收益,同时对城市土地市场产生冲击。
黄小虎:肯定会有一定影响,但应看到,现在这种从农村和农民身上提取大量城市建设资金的做法,本来就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不公平的。放开以后,一方面使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形成倒逼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财政体制改革,促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对城市存量土地的集约利用,减少占用耕地,等等。就是说,这项改革可以成为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环节。
放开集体建设用地市场,会不会对城市土地市场产生冲击?小的冲击可能有,但从根本上是相辅相成的。从目前各地集体建设用地的自发流转情况看,愿意使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多为小企业,而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等,还是会选择城市的开发区。开放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后,如引导得当,还会使城市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有合法的、顺畅的出路。即使是在集体土地上搞房地产开发,只要是合法取得和符合规划,其实也没什么可怕。这些年城市房价高得离谱,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竞争,政府对开发商保护过度,只有竞争,才能使房价回归理性。
EEO: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上,各地有过不同的探索,据你了解,这些试点推行情况如何,是否有成熟经验推广?
黄小虎:集体建设用地改革在土地系统曾经有过几个试点,江苏苏州、浙江湖州实际上就是推行同地同价同权,构建统一的土地市场,但这些试点在当时的大环境、大制度没有改变情况下,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湖州允许集体建设用地出租、出让、入股,也允许抵押,但在实际抵押的时候银行不承认,只有本地信用社给点小额贷款,时间久了,就搞不下去。湖州的做法曾经一度搞得挺好,但是这些年有些不了了之。我的看法是,地方试验最终成败与否,还取决于大环境能否改变。
- · 渣打村镇银行推无抵押农户小额贷款服务 | 2009-07-10
- · 中行仍有次贷相关资产160亿美元 | 2009-03-31
- · ST得亨(600699): | 2009-03-10
- · 开盘点评:资金活跃才能带动经济复苏 | 2009-02-19
- · “次优”掀起金融海啸第二波 | 2009-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