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逃离“北上广”(2)
汪言安 张然
06:28
2010-07-09
订阅
 1  |  2  |  3 

一个星期后徐博接到了录用通知。随后他经历了近两个月的纠结和反复,“这个公司以前从没有招聘过国际贸易专业的人,起初我也担心在这样的专业机构中做边缘业务会不会被重用。”

后来徐博了解到,这家公司正在和美国该行业的领军企业商谈成立合资公司的事宜,急需国际贸易专业方面的人才来帮助他们进行前期准备、商务谈判、合同法规的翻译等工作,而一旦合作达成,还会有后期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做。所以徐博认为,在这样的成长型企业里工作,他可以在一整套流程中学到制定商务合同、谈判技巧、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视野也会更加开阔。

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引导,最近几十年西安确实有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外企进驻西安,台商、港商都到西安开发项目。两相权衡,徐博说服了自己回西安。

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与上海市教委联合调查的结果显示,在今年上海市的毕业生中,有超过一半的人决定离开上海,愿意到上海周边的杭州、宁波、南京甚至合肥的毕业生占到了离沪毕业生80%以上。调查还显示,这批打算离开的毕业生中,除了认为一线城市“房价高、压力大、生活质量低”的原因之外,很多学生认为地方区域经济崛起为他们提供了同样广阔的舞台。

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一位要求匿名的负责人表示:“在近几年来,新兴区域经济规划中,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对人才的需求,这些已经纳入区域振兴规划的后发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才缺口也正成为掣肘,为此有很多地方不惜开出优越的条件来吸引优秀毕业生。”

“繁华属于城市,而我要的是生活。”小罗如此解释他选择回老家的理由。

大城市的节奏快,大城市的竞争激烈压力大,大城市的开销大,大城市的房价太高,这些是逃离“北上广”的理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朱志远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因为住房压力,这两年至少“吓”跑了30%的青年科研精英。

智联招聘的另一个调查就比较能说明这个问题,不管是工作生活在四个一线城市的职场人还是其他城市的职场人,建议毕业生到二、三线城市就业的职场人比例高达八成。

智联招聘的调查数据还显示,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工作的职场人中,近八成职场人偶尔会有离开一线城市的念头,具体比例为76.2%。进一步假设,如果确实有就业机会,80.8%的职场人表示自己确实会去二、三线城市就业。

一线城市工作的职场人逃离大城市的首要原因是房价太高,生活成本难以承受,比例为61.7%。其次是工作压力太大,生活节奏过快,比例将近五成。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职场人认为一线城市生活环境恶劣、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令人难以忍受。

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是许多回流发展的大学生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来自安徽合肥一位媒体采编人员金林就以自己的经历证明自己现在的选择多么正确。金林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专业,他的同学一半以上都留在了一线城市的媒体,回来就业的金林幸福感非常强:有房有车,社会地位不错。“在这里起码我还算得上是一枚金币吧,在大城市连尘埃都不是!”金林说。

就业压力大也是毕业生们选择回流二、三线城市的一个原因。

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赵立指出,由于这四个一线城市的高等院校较多,因此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高校所在地就业,而其他城市的毕业生也被一线城市的各种机会所吸引,因此形成了高校毕业生扎堆在一线城市就业的现象,同时给一线城市的就业带来较高的竞争压力。

 1  |  2  |  3 
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