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一位负责人也印证了这个观点:“虽然目前还没有拿到准确的在京高校生源就业的具体数据,相比较往年,尤其是本科类毕业的大学生离京就业的比例逐年在增加的趋势明显。”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2010年,北京地区高校应届毕业生共计21.9万人,北京生源高校应届毕业生共计9.9万人。截至今年4月,已签约的毕业生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约为5万人,但当时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岗位数仅8780余个。可以想见,高校毕业生留京就业的压力有多大。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大学生就业回流现象要从多方面考虑。“首先是生活成本,其次是就业压力。另外,近年来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中小城市就业,出台了很多鼓励与优惠政策,使得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发展有更多凸显个人价值的空间。”
坚守者
大城市也有坚守者。上海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四毕业生张聪就是其中的一份子,他一直在茫茫的大上海寻找着属于自己的offer。“来这里读书四年了,我怎么可能说离开就离开呢。”
只有一个星期就要毕业了,到现在为止,张聪还没有拿到一份让自己能够满意的offer。但这位22岁的年轻人决心坚定,他说:“自己把人生最美丽的四年留在这里了,今后我还要把人生最壮美的时光交予上海。”
张聪最近每天应聘,夜晚回来,走在校园的林荫小路上,他忍不住要哼唱那句“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常常会满心疲惫地坐在校园广场的台阶上仰望星空“发发呆”。
张聪坚定地选择留在上海,在他看来,上海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中国的社会资源较长时期集中于一线城市。这里有最好的大学、便利的交通、先进的医疗设施。虽然大城市房价高、生活压力大、存在着种种尴尬,但比起家乡的信息闭塞、机会不均来说,还是留下坚守好。”
张聪承认,在一线城市确实竞争激烈,“但是竞争环境相对透明,只要有能力,养活自己不成问题。而在一些中小城市,受制于体制机制,如果没有关系和背景就只能和理想中的职位擦肩而过,更不要说创业了。”
- 西安:孔雀不再东南飞 2010-07-09
- 回老家,捧金饭碗 2010-07-09
- 杨支柱:“蚁族”的真问题 2010-07-02
- 张鸣:“蚁族”梦想太多还是希望太少 2010-04-01
- 清华毕业生当尼姑收养26名弃儿 2009-10-14